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83篇
  免费   382篇
  国内免费   456篇
教育   29310篇
科学研究   2154篇
各国文化   66篇
体育   2378篇
综合类   2483篇
文化理论   22篇
信息传播   140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247篇
  2021年   469篇
  2020年   599篇
  2019年   359篇
  2018年   205篇
  2017年   231篇
  2016年   303篇
  2015年   746篇
  2014年   2063篇
  2013年   2104篇
  2012年   2605篇
  2011年   2880篇
  2010年   2223篇
  2009年   2061篇
  2008年   2429篇
  2007年   3079篇
  2006年   2933篇
  2005年   2751篇
  2004年   2451篇
  2003年   2154篇
  2002年   1737篇
  2001年   1422篇
  2000年   778篇
  1999年   300篇
  1998年   140篇
  1997年   132篇
  1996年   127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李刚 《图书与情报》2020,(1):58-63,111
文章认为信息机制不仅具有国家治理体系的属性,而且属于国家治理能力范畴,信息机制不仅是一种信息管理的制度安排,也是政府信息能力的体现。文章提出了价值观念、制度安排、组织实体和信息工具的信息机制四要素分析框架,阐述了信息机制四要素的内涵及相互关系,提出了在开放科学的理念引领下,构建信息、资源和处置权相配套的制度体系,加强多元协同的政策共同体建设,增强信息工具的公共物品属性,四要素综合协调,多维度发力的完善国家治理信息机制路径。  相似文献   
962.
郭浪 《兰台世界》2020,(2):143-147
官员退休通称致仕等,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重要议题。经过各个时期的不断调整,宋朝致仕制度也逐渐臻于完善。有宋一代,虽则出现了以王彦超为代表的一批知止而退的致仕官员,但年及而愿退者依然较少,官员恋栈现象仍然时有发生。导致官员恋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主观层面而言,部分及年应退官员,或基于生计考虑,或缘于贪恋权财,而故作不知退。就客观层面而言,宋朝致仕标准"朝令夕改",具有极强的随意性特点,既褒奖提前退休,又额外奖励按时致仕,亦或惩处或者认可到时不退者,使得官员面对如此繁杂的情况,属实不知该退还是不该退,有些无所适从。最终他们在善变的致仕制度中徘徊前进,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963.
通过对高校档案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背景、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及困境进行分析,对目前档案文化创意产品、高校档案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现状的调查,总结出高校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策略及途径,为高校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64.
回顾自《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发布以来高校档案整理有关规范的发展历程,疏理高校"卷""件"结合整理模式产生的背景、理论依据及实践状况,分析该模式的执行困惑,即"卷""件"整理的执行范围不明确以及与之相关的管理问题。笔者认为,各高校探索"卷""件"结合档案整理模式,应遵循"共性+个性"相结合的原则,对全宗档案分类的起点应明确为按档案门类分类,不同档案门类之间所用的整理分类等可以互相不一致。  相似文献   
965.
ABSTRACT

Hearken is a proprietary news engagement platform growing in popularity. Under the Hearken approach, audience members are invit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newsmaking process. Hearken strives to assist news organizations in providing local and hyperlocal content that meets audience needs and demands while preserving elements of the journalist’s role as gatekeeper. Hearken has also worked to help news organizations reach underrepresented populations with mixed results per its own anecdotal analyses. This study employs a quantitative content analysis comparing one year’s worth of coverage at four different local NPR affiliates in the United States to provide a breakdown of Hearken content versus traditional reporter-driven content in the following four categories: emphasis on hyperlocal coverage, story topic prevalence within local and hyperlocal coverage, emphasis on coverage of underrepresented communities, and story topic prevalence within coverage of underrepresented communities. Findings reveal listener-driven Hearken content favors hyperlocal news on lifestyle issues while reporter-driven stories emphasize state-level governance and politics as well as local crime. These indicate a stark contrast between the content audiences want and that which journalists tend to report. The nuanced normative implications, pos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of Hearken’s model of “deep participation” are addressed in some detail.  相似文献   
966.
李家烈  刘莹 《编辑学报》2007,19(3):236-237
讨论国标《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修订的建议.  相似文献   
967.
对于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全盘否定是不对的,但全盘肯定也不对,应该运用"三分法"进行分析:有的可以直接继承,拿来运用;有的则要进行改造,才能加以运用;有的就要彻底抛弃,不可继承和运用.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对待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  相似文献   
968.
论庄子视野中的理想人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子坚持从“他人为尊”、与人为善的“以鸟养养鸟”人格立场出发,追求人格的完善、独立和自由。庄子认为,要真正实现人格的完善、独立和自由,就必须挣脱物质和人身的依附关系,过平易恬淡的生活,不因所谓人生的辉煌腾达而改变自己高洁的志向,也不因生活窘困而变得庸俗不堪;并且,还必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参透生死,依据自然的内在法则傲立于天地之间,从宇宙大道的立场观照死,从而达至内在与外在、天与人的和谐圆融的审美理想人格。庄子审美理想人格不是现实人格的简单复制或摹仿,它导源于、却又超越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人格,这本身彰显了庄子某种积极“入世”的对于社会民生困境与出路的深层关切。  相似文献   
969.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五册里有一批简被命名为《三德》。简1中的"句■",整理者读为"後奮",我们认为"句"应该读如本字,古侯切,今音gōu。句,屈生也。奋,发也。"句奮"的意思就是指草木发芽生长。简6中的"■"字,目前学者们有四种通假意见。四种意见虽各有道理,但并不能令人完全信服。我们根据楚地出土古文字材料中的谐声例证,认为"■"通为"虑",训为"乱"。  相似文献   
970.
针对现行辅导员在学生管理中面临的困境,提出辅导员、班主任、班导生、导师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并就它们之间的关系、职责及在学生成长中发挥的作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