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2篇
教育   163篇
科学研究   73篇
体育   15篇
综合类   18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数字时代西藏地区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卓嘎 《图书馆论坛》2002,22(2):19-20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对图书馆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从目前西藏地区图书馆员的现状出发 ,回顾以往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经验教训 ,指出数字时代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应采取的原则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卓嘎 《图书馆论坛》2006,26(3):11-13
通过对目前西藏地区图书馆藏学信息资源现状的调查研究,阐述实现藏学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应遵循的原则,提出藏学信息资源共享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国藏族地区的民间信仰繁多,由来复杂,对当地民众的生活产生了独特的影响,是中国民间文化、社会习俗的有机组成部分。近代西藏拉萨地区虽然号称“法区”,但仍然拥有多种藏传佛教之外的民间信仰,在众多的中国藏区信仰习俗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与其他藏区并无重大差别。  相似文献   
4.
高丽忠宣王西谪吐蕃事件,近年来,颇得学术界的关注。本文通过对相关资料的重新梳理,认为王璋西谪的直接起因,在于“忤中贵人”;其根本则是由于王璋不会坐视高丽丧失独立地位的“个性”,元朝廷制造借口,使其远离大都和王京,以便实施“中土化”高丽的计划。  相似文献   
5.
于向海 《科教导刊》2020,(3):191-192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西藏教育的研究较多,但是缺少对西藏民办教育的研究.为此,文中针对西藏民办教育展开研究,为促进西藏教育体系的完善以及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蔡晓布 《资源科学》1996,18(4):49-53
本文介绍、评价了西藏农用矿产资源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建立化肥、农药起步工业等合理开发构想。文中所提“农用矿产资源”是以化肥、农药工业所需主要原料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7.
实践环节是培养在校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在校的实践技能培养环节很多时候直接影响到学生就业,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一项指标。文中针对信息类专业学生在校实践能力培养提出了创新实践培养方案,采用并行式教学模式,突出工程意识的养成,加强工程素质的训练,并就解决此方案的实现方法作了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8.
孙前路  房可欣  刘天平 《资源科学》2020,42(12):2354-2369
农户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意愿与行为是农村环境改善最为直接的动力,也是实现农村生态宜居和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细则出台的重要依据。为细致探究农户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意愿与行为,本文基于社会规范和社会监督的视角,利用西藏707户调查数据,运用广义连续比模型,通过对样本数据分组,综合分析了农户人居环境整治参与意愿、行为及意愿与行为一致性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农户具有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意愿的占比略超过一半(51.77%),但参与意愿与行为一致性较差;②邻居参与积极性、保洁员监督、村庄人居环境改善能减少疾病传播等因素对农户参与意愿与行为均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③农户的文化程度、村民监督及政府宣传有利于农户参与意愿向参与行为转化。本文的研究结论支持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政府主导、农户参与的整治模式,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同时对政府出台农村环境管理政策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游珍  封志明  杨艳昭  施慧  李鹏 《资源科学》2020,42(2):394-406
人居环境是人类发展的基础,科学评价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则是解决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前提,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本方略的基础性工作。本文基于已有人居环境适宜性研究进一步探讨了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综合评价的方法,并完成了西藏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综合评价。研究表明:①基于条件规则的综合评价法更适合进行西藏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综合评价;②西藏超过3/4的区域为人居环境不适宜地区,大部分分布在藏西北地区;临界适宜地区面积占比为16.78%,主要分布在一江两河地区、昌都市澜沧江上游以及山南和林芝北部地区;适宜地区面积占比仅为5.83%,集中分布在藏东南、一江两河和澜沧江上游的河谷绿洲地带;③西藏不同类型乡村居民点的分布与人居环境适宜性分区有很强的一致性,反映人类生活的乡镇驻地及村庄居民点分布占比随着人居环境适宜程度的增强而增加,代表高原牧区和生态脆弱地区的放牧点和古塔庙宇及文物古迹两类乡村居民点则反之,该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本文西藏人居环境适宜性综合评价和分区的合理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论西藏地区图书馆藏学文献信息服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德萨 《图书馆论坛》2005,25(4):160-162,80
分析了目前西藏地区图书馆发展藏学文献信息服务的优势、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深化西藏地区图书馆藏学信息服务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