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1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34篇
教育   3777篇
科学研究   169篇
各国文化   15篇
体育   94篇
综合类   197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17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271篇
  2013年   296篇
  2012年   353篇
  2011年   379篇
  2010年   283篇
  2009年   251篇
  2008年   298篇
  2007年   347篇
  2006年   293篇
  2005年   290篇
  2004年   281篇
  2003年   239篇
  2002年   200篇
  2001年   192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西北开发协会的成立及其对西北建设的影响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拟简述民国时期西北开发协会的成立背景、重要思想,开展的活动,以探讨它对民国西北开发建设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
《文心雕龙》有五分之一的篇目谈到了《楚辞》,并设专节讨论屈原。《文心雕龙》深刻论述了《楚辞》的意义和价值,进而从理论上肯定了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文心雕龙》全面分析了《诗》、骚之同异,肯定了屈原"自铸伟词"、追求新变的文学史意义;《文心雕龙》还从"诡异之辞"、"触类而长"、因方借巧、"重沓舒状"等方面总结了《楚辞》的审美特质。《文心雕龙》的《楚辞》批评,直观地传达出了刘勰本人进步的文学史观,而且对六朝的文学创作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3.
媒体批评具有与传统文学批评不同的特征。首先,媒体批评的主体泛化,批评意图多元化;其次,媒体批评的批评对象是文坛新动向、有争议性的文学话题、能吸引大众注意力的文学热点、焦点问题等:最后,媒体批评的接受过程呈现出开放互动性。  相似文献   
94.
在西夏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中,党项族作为我国古代羌族的一支,西夏王国的主体民族,其民间艺术品以及雕塑绘画品都具有显著的特色。不仅体现了西夏文化丰富的艺术内涵,对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也有着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5.
当前我国高校学术规范制度建设的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强学术规范建设,既需要道德自律,也需要制度他律.加强学术规范制度的建设必须整饬学术道德,规范学术研究,加强学术规范教育与训练,建构科学的学术评价体系,开展学术批评,加强学术反腐败制度建设,在学术工作中推动学风建设,创新科研管理制度等.  相似文献   
96.
我国西部地区新建高等院校中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多缺乏英语交流环境,口语交际能力普遍偏弱,可通过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97.
清末诗人宋伯鲁的西域诗有自己独有的特点。他的西域诗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在诗中主张安民富民,尽情描绘祖国西陲河山的壮丽,物产的丰富,把这里的花花草草都写活了;他的《胡桐行》是描写胡杨的绝唱。  相似文献   
98.
对俄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彼得·库兹米奇·柯兹洛夫的考察生涯、第六次考察路线、黑城发掘、第六次考察的民族学和生态学意义作了比较细致的介绍,并就有关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9.
“有意义的”教育思想必须基于实践,对中国教育真正具有引导力的思想最终只能形成于本土境脉与本土实践之中,不能用具有浓厚西方文化色彩的价值取向、思维习惯与言说方式来套解中国的社会现实和规引中国人的教育实践。“寻找”教育思想的过程不是被动的思想服从过程,而是以“寻找者”自身的已有思想需求与思想前见为参照标准的思想选择过程和思想构建过程。教育研究者应当首先是思想者。构建真正有意义的教育思想的最宝贵的资源就在研究者自身及本土境脉与本土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00.
Does gender matter in computer ethics?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Computer ethics is a relatively young discipline,hence it needs time both for reflection and forexploring alternative ethical standpoints in buildingup its own theoretical framework. Feminist ethics isoffered as one such alternative particularly to informissues of equality and power. We argue that feministethics is not narrowly confined to women's issues but is an approach with wider egalitarianapplications. The rise of feminist ethics in relationto feminist theory in general is described and withinthat the work of Gilligan and others on an ethic of care. We argue for the need to connect theory toempirical evidence. Empirical studies of gender andbusiness and computer ethics are reviewed. We noteconcerns with surveying a student audience, the issueof how far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can get tothe heart of ethical beliefs and problems ofperforming statistical analyses of quantitative data.Although we recognize them, our own small surveycannot avoid all these problems. Nevertheless byrefining our scenarios we are able to offer analternative reading of a hacking problem in terms ofan ethic of care thereby pointing a way forward forfuture research in computer ethics inspired byfeminist theo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