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9篇
教育   1377篇
科学研究   44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19篇
综合类   170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5 毫秒
91.
斯大林民族定义不是普遍真理,而只是源于西欧历史的特殊理论,它不适用于中国。但是在我国“民族识别”过程中,它起到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作用就是,启发和引导我们从语言、地域、经济以及心理素质去深入探索民族的本质——文化。民族是文化关系的“纽结”;民族的本质就在文化之中。文化是分层次的,文化的核心和深层本质,就是民族所以为民族的核心和深层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92.
生活于华南一珠江流域的壮族先民适应自然地理环境和水文气候等特点,将野生稻驯化栽培以满足物质文化需求,是我国最早创造稻作文明的民族之一。水田在壮语中称作“那”,在广西壮族一带地区,可以看到多处以“那”命名的村落和城镇,由稻作文明衍生的壮族民间习俗,蕴含着稻作文化,在壮族人民历史生活与发展中的社会意义和人类学价值,更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3.
彝族自古以来就生活在我国西南边陲,其居住地域范围包括川、滇、黔、桂四省,其中,广西省彝族人口较少,分为黑、白、红三个主要的支系,桂西北隆林各族自治县有黑、白彝二种。结合历史学、民族学及人文地理学的综合研究方法,可对隆林彝族的源流问题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94.
大湘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众多、特色浓郁、价值巨大,保护性开发势在必行。开发中须遵循原真性、效益综合性、可持续性等原则;可运用差异化、特色化等创意创新方法;可探索以"非遗"为灵魂,以旅游为主导,多产业做大,多业态做强,多产品做精,多主体参与,多层面任贤,多途径融资,多地域崛起,重点示范、有序推进、统筹兼顾的综合性多层面多方式保护性开发之路。  相似文献   
95.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素来就有"百节之乡"的美称,在众多的节庆中芒哥坡会更是具有独特的魅力。芒哥是当地苗族同胞们的祖先神和保护神,举办芒哥坡会对苗民来说具有重要意义。芒哥坡会的文化内涵以"民族性与原生性"为整体特征,其中包括芒哥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生殖崇拜和傩文化,并赋予了芒哥坡会深刻而重要的文化价值与功能。当地苗民对生活的态度以及民族审美、代代相传的生存智慧都在芒哥坡会中得到展演。  相似文献   
96.
明清时期,白族名家大姓在滇西盐井区域的开发中,促进了人口、经济和文化这三大过程的整合与变化,使偏于滇西一隅的白族盐井地区民族社会进入了“略与中夏同”发展层面,为祖国西南边疆各民族的融合与国家认同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97.
“轮子秋”是青海土族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很少有学者对“轮子秋”保护进行全方位地分析。通过着重对“轮子秋”的概况、功能等进行归纳与分析,文章提出了对土族“轮子秋“的保护与传承建议。  相似文献   
98.
明朝木氏土司的文化认同表现在文学、宗教、建筑、艺术诸多方面,尤其是文学方面更为光彩夺目,其中对儒学的引进和融合是其文化认同的核心,而木氏土司的文化认同是其与周边各民族及与中央王朝的民族冲突和融合中实现的。穷波讨源,汉族和纳西族的同源异流的关系以及两者存在的或多或少的共同文化基因是明朝木氏土司文化认同的文化渊源;明代及此前诸代,纳西族与周边各民族和全国统治王朝的融合、冲突是木氏土司文化认同的历史动因。  相似文献   
99.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云南彝族武术项目的传承与保护为研究对象,云南部分从事武术教学以及参与彝族武术的人员为调查对象,通过研究,得出影响云南彝族民间武术项目传承与保护的因素,为云南彝族武术项目的发展和保护做出些许贡献。  相似文献   
100.
晚清时期,随着西学东渐的不断深入,郭嵩焘和梁启超都在寻求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下,进行了中西文化的比较和融通。二人虽处于不同的年代,但在中西政治思想、教育思想和国人道德整肃的比较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近似的观点,这推进了中西文化比较和社会变革的进程。他们的中西文化比较就内容而言,呈现出由浅入深的趋势;就比较方法而言,呈现了由简到丰的特征。这反映出了近代中西文化比较和社会变革逐步深入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