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7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本认为,熊正良小说中的“红色意象”的设置原因确实与作家的职业经历和身处地域的土地色彩有关,但其却有着更为深沉而丰富的底蕴。从本透视和意象学的双重角度出发可以发现,化历史的隐喻、生命意识的跃动和命运色彩的注释是“红色意象”存在的根基;同时,它们的同构与完形也是本意指超越故事本体的主要途径。这是作家在审美方式和体技术方面比现实主义走得更远的结果。  相似文献   
82.
汉赋四大家有三位出自巴蜀之地。司马相如、王褒、扬雄三人生活的时代虽然不同,但都代表着其时汉赋创作的最高水平。本文从不同侧面证析这三人的创作特点及其对赋史的贡献。  相似文献   
83.
自晚清新政以来,熊希龄借鉴日本等国的经验,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民族实业的主张。其中注重实业和实业教育相结合的理念尤其可贵。  相似文献   
84.
城市文化建设是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满足市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内容。同为经济特区,雄安城市文化建设应在继承和发扬雄安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借鉴深圳和上海城市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依据城市定位,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市文化建设理念,致力于打造“雄安精神”、塑造雄安特色城市文化,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85.
关于经学是不是哲学,或者说中国有没有哲学,这是哲学界争讼不休的问题之一。熊十力对"经学"即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给出了自己的合理解释,得出了"经学就是哲学"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虽有把"经学泛哲学化"、"经学泛道德化"的嫌疑,但奠定了中国经学的历史地位,显示了熊十力对民族文化的自觉和自信。  相似文献   
86.
从殷璠《河岳英灵集》中诗人评语的文本解读出发,选取他对盛唐诗人高适的评语并结合其所选高适的部分诗歌作品,分析评语的具体意义。总体把握评语中"胸臆语"、"风骨"范畴的内涵,研究高适诗歌的风格特征并将其还原到诗人具体的诗歌创作实践中,以期对殷璠的品评做出更为细致和较为合理的文本阐释。  相似文献   
87.
扬雄是中国学术史上具有重大影响而又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所谓"幸",文章论述了扬雄在事业上获得重大成功的一面;所谓"不幸",文章论述了扬雄的生前与身后所遭遇的主要的痛苦和打击。文章对扬雄寄以充分的理解和同情,但这种理解和同情,完全出于对历史的尊重,绝不含乡梓之情的偏见。  相似文献   
88.
当我们审视文学自觉的轨迹之时,不应忽视扬雄。以纵向为经,动态地比较不同时期作家的心理嬗变过程及其对文学发展的贡献;横向为纬,结构性地描述特定时期特定的思想文化资源,并以此来分析以文立命的扬雄及其对文学自觉的影响。  相似文献   
89.
中国近现代哲学是在中西文化碰撞、交汇的年代,以"比较哲学"的视域和面目展示自身的.这一时期,熊十力构建了一个自"五四"以来中国传统气息甚为浓郁的哲学体系,但却对西方哲学给予中国哲学的影响乃至刺激作出了适当的反应.他在<明心篇>中提出的"智识合一"论,在立足于本民族哲学的基点上,尽可能地借鉴、通达他民族的哲学智慧,对当下以及未来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予以形而上的思考和回答,从而凸显了其"世界哲学"意识.  相似文献   
90.
曾宪章 《科教文汇》2020,(10):171-173
一九三二年初春,著名戏剧家熊佛西带领一批北平国立艺术学院戏剧系师生满怀热情地奔赴河北定县,开始在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以下简称平教会)定县乡村建设运动实验区进行历时五年、以农民为主要对象的戏剧研究与实验。深入审视不难发现,乡村建设运动与农民戏剧实验、晏阳初主导的平教会和熊佛西等戏剧同人之间的相互影响贯穿实验始终,但是二者之间有规约限定和支持配合,更有戏剧艺术的自主创新突破,异中求同、同中见异,呈现出双向互动的近乎均衡的态势,由此共同构成了1930年代知识分子参与文化启蒙与民族复兴的动人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