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985篇
科学研究   24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50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颜之推和曾国藩二者的家训中都蕴含着深刻的家庭伦理教育思想。比较《颜氏家训》与曾国藩家教伦理思想的异同,研究家训的发展及其变革,对了解我国封建社会的家庭教育,并为今天的家庭教育和道德建设服务,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2.
基于评价理论的次系统——态度系统,从“感情”、“判断”和“鉴赏”三个子系统着手,对中美大报莫言获奖事件的报道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大报态度资源的运用频率明显少于美国大报.中美大报情感资源所占比例均较小;中国大报鉴赏资源使用频率最高,侧重于对该事件价值的评估;美国大报判断资源使用频率最高,侧重于对莫言和中国行为的评估.研究证明评价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客观地认识中美大报对于同一事件的不同评价态度,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3.
清代戏曲家张坚一生著述颇丰,尤以《玉燕堂四种曲》知名当世。然而后代岁月流转,资料湮没,人们只知其曲而不知其人。今裒辑资料成张坚传记及年谱简编,以期为治曲考古之助。其间对于张坚生平事迹、家世背景、与鄂尔泰之因缘、与袁枚和杨潮观等人之交往一一考索,于张坚一生际遇及心态演变也做了相应描述。  相似文献   
64.
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革命战争时期为培养马克思主义者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中华民族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时期更需要延安精神指引青年大学生的发展方向。高校作为塑造祖国栋梁之才的主阵地,如何传承延安精神,构建大学生主流价值观,已经成为这个时代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5.
延安文学与左翼文学紧密联系。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大批左翼知识分子来到延安,成为前期延安文学的主要建构者。他们继承了三十年代左翼文学的文学主张,重视文学的宣传功能,主张批判暴露,积极推进文艺大众化讨论,为前期延安文学带来了生机。  相似文献   
66.
长篇小说《檀香刑》被看作是莫言在创作上的"民间性小说实践",在这部小说里莫言有意地把地方戏曲因素引入到小说中,通过戏曲中"独白"的方式安排人物的出场,并且根据不同的角色扮演,人物的独白语言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小说中的两位女性人物媚娘和钱夫人是民间和殿堂两种文化身份的代表,表现在语言上,话语的对立交织,使得人物形象更见鲜明。  相似文献   
67.
动物意象是莫言小说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一方面它们被人格化,另一方面人也被赋予动物的习性,类似动物.这样的奇思妙想为小说制造了一种神秘的气氛,暗自承载了作者对于人物命运,对于社会人生的内在思考,既避免了直抒胸臆的直白,又拓展了文本的解释空间,增强了小说的思想深度.  相似文献   
68.
《古谣谚》的编者用经典研究的方法整理谣谚,在谣谚的概念界定、外延拓展、内容分类及著录次序等问题上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古谣谚》也指出了谣谚在“诗言志”这个命题中的重要地位;《古谣谚》的编纂及其取得的成绩意味着来源于民间的谣谚进入严肃的学术研究领域,开中国现代学术重视谣谚研究之先河.  相似文献   
69.
“延安小说”视野中考察卞之琳的小说创作,可见其小说内在的思想演变轨迹.卞之琳在“延安小说”语境中的短篇小说由单纯乐观开始生发了新的主题.《山山水水》放弃了单纯反映现实的视角,以他去延安之前的思想准备作为小说创作的理论基点.在《山山水水》中通过自语和对话思考了“延安小说”语境的功能和意义,进而观照人物、邦国和社会的历史和现实.  相似文献   
70.
To find out different discourse features of these two different news reports and different ideologies reflected in the these two news reporting,Fairclough’s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is adopted as the basic theoretical framework.And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news reports concerned with Huang Yan Island dispute from Reuters and Xinhua is carried out.The data of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from the official website of Reuters and Xinhua respectively,including one news report on Huang Yan island dispute from Reuters and two news reports from Xinhua.By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news resources reporting mode,the hidden political,historical and cultural ideologies behind the news discourse can be exposed.And Fairclough’s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is an useful tool for interpreting the news reports to explore the hidden ideolo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