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1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1.
我市居民体育生活日趋丰富,对健身体育表现了极大热情。本文通过对我市部分人口体育生活的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分析了我市居民体育生活现状,并提出建议,对今后镇江市群众体育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熵值法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个复合系统,其核心就是在保证城市经济效率和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使自然资源的消费和环境污染最小化,使社会、经济、环境与资源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与信息得到高效利用,保持生态良性循环持续发展.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将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分成经济、社会、环境和支撑四个子系统,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镇江市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实证评价研究。研究表明当前镇江正处于基本可持续发展阶段向强可持续发展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应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加快各子系统的快速协调发展.从而使城市发展取得质的飞越。  相似文献   
13.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生命和根基。学校文化要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主要以物质文化为基础,营建氛围,润物无声;以管理文化为引领,自主管理,凝聚人心;以精神文化为核心,深层激励,彰显"爱·搏";以行为文化为载体,活动引领,深化内涵;以特色建设为依托,亮出品牌,成就梦想。  相似文献   
14.
张青  吴洁  李锋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1):156-160
镇江科技能创新人才培养主要落脚点放在其创新能力提高上。针对镇江30个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搜集问卷,其中191有效调查问卷,从科技创新人才激励、人才成长、人才政策、人才环境、人才交流五方面实证研究基于创新能力镇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通过统计检验,验证人才成长、人才环境、人才交流对于基于创新能力镇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具有显著正相关影响。通过分析关键影响因素,促进提高镇江科技创新人才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全民性的反法西斯战争,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镇江人民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抗日救亡活动。文化教育领域内的抗日斗争同样开展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他们通过形式多样的抗日文化活动与抗日教育活动,鼓舞了民众的抗日斗志,为镇江地区的抗日斗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镇江因长江、运河之利,商业向来发达。明清时期,镇江地处江南两大经济中心——苏杭和南京之间,商业发展受到发达的江南商品经济的辐射和影响,镇江发展成为“舟车络绎之冲,四方商贾群萃而错处”的区域中心市场。中转贸易、米粮业、丝绸业、木材业和水上客运业是明清时镇江商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区域中心市场,明清时期的镇江商业在江南商业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但由于中转贸易的特殊性、本地商品生产水平和手工业水平的限制,与苏杭、南京等商品经济发达的商业都市相比,镇江商业水平逊色不少,影响了近现代镇江商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法,对镇江市的大学生进行了健康意识、健康含义、对一般疾病的态度、体育锻炼目的、对早餐重视的程度及饮食规律等进行了调查总结,提出了增强大学生健康意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针对镇江市长江岸线利用效率低、工业企业货主贴岸布局、临水型装备制造业占用岸线长,饮用水源取水口布局过多,保护岸线被占用以及深水浅用现象突出等问题,提出以下相应调整思路:对于贴岸布局的有港口码头的工业企业建议其将码头改造成公用码头;对于贴岸布局的不需要港口码头的工业企业建议其逐步后退,让出岸线;对于临水型装备制造业通过设立岸线准入门槛和标准进行限制;对于饮用水源保护岸线被占用,建议逐步搬迁占用岸线单位;对于深水浅用岸线,建议改造提升码头等级.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镇江市企事业职工科学健身方法的现状进行了研究,为有关部门进一步开展全民健身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土地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价格杠杆调控是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组成。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体系的建立,可及时掌握城市地价的变化动态,量化反映城市地价变化信息。以镇江市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体系建立为例,在GIS支持下,探讨其建立方法,对地价区段的划分、地价监测点的选择、地价指数的编制等做了完善和细化。计算结果显示,镇江市商业用地地价指数自1998年到2002年,总趋势是稳中有升,各级升幅不等,以二级地地价升幅最大,为29%;六级地升幅最小,为7%。研究表明: ①地价监测点的选择和确定是该体系建立的关键步骤,合理运用城市土地定级和基准地价评估资料,是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体系建立的前提; ②体系建设中,地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可以快速方便地进行检索、查询、图形显示以及数据管理; ③《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体系技术规范》在技术准备、监测点设立、监测点资料整理等方面具有可操作性和合理性,但也存在问题值得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