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7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5篇
教育   424篇
科学研究   2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774篇
综合类   306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青少年排球运动业余训练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调查与文献研究的方法,揭示了我国青少年排球业余体育训练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与因难;指出主要原因首先是体制内容各方利益冲突(学训矛盾、竞训矛盾和学员进出矛盾),青少年文化教育与运动训练协调发展最主要的矛盾之一是时间的冲突;其次是急功近利而导致训练效益低下的现象;第三是巨大的人口压力和有限的社会资源之间的矛盾对排球业余训练的影响;最后指出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独办青少年排球业余训练的弊端。从调整有关各方面利益和满足人们需求,建立健全青少年排球业余训练体系及建设高素质排球教练员和广开就业渠道等角度作了一些探讨,为排球后各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2.
不同层次足球运动参与者运动损伤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调查了4类人群(青少年运动员、中学生、大学生和体育专业学生)足球运动损伤的一般情况,结合相关献,通过比较,探讨不同水平的足球运动参与运动损伤的特点与一般规律。显示:足球运动损伤多发于足踝、膝和大腿等部位,专业化程度低的参与足踝更容易受伤;扭伤、挫伤、拉伤和擦伤是足球运动损伤的4大类型,专业队员挫伤最多见,一般参与更容易发生扭伤和擦伤;一般足球运动参与缺乏有效的足球运动损伤防治知识。认为足球运动损伤的发生往往是多因素引起,建议加强损伤原因的综合分析,特别是损伤心理学分析。  相似文献   
33.
领会教学法在足球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领会教学法”的理论有利于传统的球类教学法,它将球类运动的特点及战术意识作为教学重点。笔在足球教学中运用“领会教学法”,实验结果表明,在学生技术掌握、技战术运用能力以及提高身体素质方面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激发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学习方面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4.
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注意范围类型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进行有关注意范围类型测试,初步探讨了足球运动特殊环境和特殊要求对青少年注意范围类型的影响,以及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阶段注意范围类型发展状况。从注意范围广度、注意范围广阔有效性和注意范围狭窄有效性角度,提出了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注意范围类型的显著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5.
中国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比赛能力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对中国13个优秀女子足球队(包括国家队)及8个外国队的比赛进行了研究,临场技、战术统计指标33项.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优秀女子足球队运动员在比赛中全场40.9%~54.4%的时间在跑动.跑、走、停3者比例为1∶1.7∶0.28,运动员整场比赛活动距离平均为5 128 m.国内、外女子足球队在采用基本阵型上比较接近.阵地进攻是各队采用的主要打法,中路进攻突破运用次数最多,成功率最高的是边路进攻,进攻手段中传切配合效果最佳.快速对抗情况下传球技术运用质量较高.无论是快速、慢速、原地情况下接球,非对抗接球的次数都明显高于对抗中接球次数.快速情况下抢球的次数明显高于慢速、原地情况下抢球次数.中前场是运用传球、接球、抢球技术最多的场区.  相似文献   
36.
Published in 1951,The Catcher in the Rye encapsulated teenage angst. Some time ago David Belbin mused about the influence of Catcher on the proliferation and popularity of YA literature. Salinger's recent death has sparked a renewed interest in his work and more attention on Holden and his inheritor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how five recent adolescent novels, with male protagonists, mirror Holden's adolescent paralysis. They exist in a liminal state between childhood and adulthood, attempting to understand the phonies around them. These protagonists help define the nature of the ‘lost’ adolescent in the current golden age of YA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37.
To contribute to analyses of the sport-politics nexus, the study examines Jewish-Israeli attitudes toward the German soccer team and Germany. The analysis reveals that more Israelis root against the German soccer team than support it, despite the team’s impressive achievements. The analysis of attitudes toward Germany surprisingly reveals that the 18–20 age group expressed the strongest animosity towards Germany, which may indicate that Israeli government attempts to instill the Holocaust memory in the young generations perpetuates animosity between young Israelis and Germany. The study strengthens the notion that international sport games represent and extend rather than reduce international tensions.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运用限定级数YO-YO IR2测试以及心率恢复速率评价我国优秀女足运动员的间歇恢复能力。方法:运用测试法对2013年冬训期间的10名国家女足运动员进行YO-YO IR2测试、心率监控以及比赛监测,采集运动员测试跑动距离、心率特征以及比赛中高强度跑动距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女足运动员YO-YO IR2测试结果以及心率恢复速率与比赛中的高强度跑动能力具有紧密相关性,提示YO-YO IR2测试以及心率监控可以作为评价女足运动员间歇性恢复能力的有效方法。与传统的力竭性YO-YO IR2测试法相比,采用限定级数的YO-YO IR2测试后的心率恢复速率评价更易于女足运动员接受,在训练中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9.
目的:运用元分析的方法检验复合式训练对青少年下肢爆发力影响的干预效果,检验并提出最优的运动干预方案。方法:运用STATA 15.1和Review Manager 5.3对纳入的10篇文献和301名被试者通过设置抗阻类型、抗阻强度、间歇时间、训练频率和训练周期等5个调节变量进行亚组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整体效应、异质性、发表偏倚性检验。结果:(1)复合式训练对跳跃类运动表现的影响效应量d0.36,对短跑类运动表现的影响效应量d-0.51,两者达到中等效应且具有统计学意义;(2)本研究纳入的10篇文献异质性较低,间歇时间、训练频率和训练周期的对跳跃类和短跑类运动表现影响的效应量有一定差别。结论:(1)复合式训练能够显著提升青少年跳跃类和短跑类运动表现;(2)抗阻训练选择等张收缩、强度70%1RM以下、小于3分钟的间歇时间、在4~8周内选择每周1-2次的复合式训练能够对青少年运动表现有较好的提升;(3)围绕青少年人群开展的复合式训练较为缺乏,后续研究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40.
摘要:目的:分析我国优秀U17足球运动员专项灵敏和耐力素质,并建立评价等级标准。主要运用场地测试法、数理统计法,对全国优秀的U17男子足球运动员进行专项灵敏和耐力素质测试和分析,分析结果为:1)按照优良中下差等级划分标准,曲线跑为9.05s以下、9.06~9.40s、9.41~10.20s、10.21~10.70s、10.71s以上;四线往返跑为9.60s以下、9.61~9.90s、9.91~10.60s、10.61~10.90s、10.91s以上。YOYO间歇性耐力跑为3601m以上、3231~3600m、2201~3230m、1951~2200m、1950m以下;2)平均值方面,曲线跑为9.88±0.66s;四线往返跑为10.27±0.53s;YOYO间歇性耐力跑为2754.30±672.37m。得出以下结论:1)足球运动中,曲线跑和四线往返跑是反映专项灵敏的代表性指标,YOYO间歇性耐力跑是反映专项耐力的代表性指标。运用离差法可以客观准确的建立足球运动员专项灵敏和专项耐力评分表和评价等级标准。2)我国U17男子足球运动员的专项灵敏和耐力水平分布比较分散,其位置特征总体表现为专项灵敏素质:前锋>前卫>守门员>后卫;专项耐力素质:前卫>后卫 >前锋>守门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