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74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36篇
教育   7231篇
科学研究   495篇
各国文化   20篇
体育   377篇
综合类   499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28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96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215篇
  2014年   536篇
  2013年   593篇
  2012年   690篇
  2011年   685篇
  2010年   505篇
  2009年   512篇
  2008年   576篇
  2007年   634篇
  2006年   641篇
  2005年   574篇
  2004年   498篇
  2003年   451篇
  2002年   348篇
  2001年   272篇
  2000年   170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主体的创造性发挥和情商领悟 ,乃是沟通音乐形式之美与诗性之美的艺术中介 ,而正是这种质的规定性 ,才使音乐审美教育的规范训练和情感陶冶成为可能 ,从而在潜移默化的象征通约中 ,升华社会前进和民族昂首的生命意境和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92.
The article reports on a study that explored the personal narratives of two female travelling academics at a Swedish University who had moved from Australia. To complement previous accounts of difficult migration and enculturation within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this article focuses mainly on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f the academics and how their own sense of agency allowed them to navigate the new educational context. The article identifies key factors that have enacted these achievements and contributes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ravelling academics and their needs as they move to new higher education contexts. In particular, the article contributes to the long-term migration to a non-English-speaking country (Sweden) by two academics who had previously studied and worked within an English-speaking university system (Australia). In conclusion, the article suggests ways pedagogy and policy can respond to support other international academics who choose to travel and work in another country, enhancing and ‘liv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within the global world.  相似文献   
93.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是一部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是同党的历史发展相联系的,经过延安时期、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逐渐锻造成为光荣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并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丰富经验。通过建设学习型政党,中国共产党成功地解决了建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历史新课题。  相似文献   
94.
唐寅和苏曼殊两人在家庭背景、生活态度和人生旨趣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时他们诗歌创作在内容和手法方面也颇具异曲同工之妙,虽身处不同时代他们却不约而同的以类似的方式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气息及其个人的独特气质。  相似文献   
95.
自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这新派武侠四大家之后,超越与突破、创新与求变成了新时期武侠小说创作的核心主题。令人欣喜的是,在经历了困惑和阵痛之后,一大批"70后"乃至"80后"的新武侠作家及其作品成功地破茧而出。他们的创作既给武侠小说带来了种种新变,也从历史、文化、审美、精神等层面彰显了自身的多元价值。  相似文献   
96.
美国和印度两国发展学前补偿教育项目的经验可以主要概括为:积极认识学前教育在个体和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和意义;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立学前教育的性质和地位;政府加强对学前补偿教育项目的管理,促进学前教育有序发展;政府不断扩大对学前补偿教育的财政支持,着力保障学前教育公平;提高参与学前补偿教育项目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待遇,保障学前教育的质量。这些经验对于我国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7.
高职院校美术鉴赏课要成为提升大学生的审美修养、实施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渠道,需使课堂教学充满人文关怀,丰富课堂教学形式,重视校外美术教育。  相似文献   
98.
大学校园中流行的非主流文化越来越成为一种显性文化,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观在其影响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校美学教育工作者应全面反思过去美学教学中存在的诸种问题,积极探寻美学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策略,使学生能通过美学教育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审美观,以应对非主流文化的各种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99.
审美是感性的身体话语,而制度则带有外在和强加的色彩,二者本应是矛盾的。然而,一旦它们结合起来,彼此原本的独立身份便暧昧不清,这也正是这一概念的优势所在:潜在于"审美"中的"制度"令人无所察觉,而形成了"制度"的"审美"则更易于确证自身。因此"审美制度研究"便成为一个反思的起点,引导我们从"审美"研究转向"审—审美"研究。  相似文献   
100.
《审美制度问题研究》反思了两种美学传统,提出了新的美学命题,尝试新的美学形态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重新思考现有的美学形态和美学问题,整合现有的研究资源,对于人们重新思考美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推进了审美人类学理论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