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53篇
教育   264篇
科学研究   215篇
体育   123篇
综合类   69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基于2006—2015年我国11个沿海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建立以海洋产业结构升级为门槛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考察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作用路径主要是技术进步;海洋科技创新促进海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过程存在单一门槛效应,随着海洋产业结构的升级,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愈发显著.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和引导海洋产业结构升级等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2.
介绍了小波框架的基本知识和小波框架的分解重构算法,及小波框架阈值去噪算法,对Haar小波、db4小波、sym8小波和小波框架进行去噪实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最小能量小波框架去噪效果优于Haar小波、db4小波、sym8小波的去噪效果.  相似文献   
43.
在D.L.Dohono提出的软、硬阈值去噪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新的阈值函数,并对小波阈值的去噪算法进行仿真实验研究。首先分析软、硬阈值去噪法及最新的阈值改进算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两种改进小波阈值去噪算法,然后用提到的各种小波阈值去噪算法对指定图像进行去噪仿真研究,最后基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新阈值函数在图像去噪方面要优于传统的软、硬阈值函数。能更好的保留原始图像信息,提高峰值信噪比并降低均方误差。  相似文献   
44.
利用分离培养基从草坪、芦苇地、公园以及菜园土壤中分离到一株高效钾细菌菌株,经纯化后,研究了钾细菌对铜的耐受阈值,并筛选了提高钾细菌Cu^2+耐受阈的钝化剂。结果表明,钾细菌最高能耐受Cu^2+的浓度为50mg/L。投加钝化剂粉煤灰和石灰后,钾细菌对Cu^2+的耐受阈提高到80mg/L,粉煤灰对重金属铜的钝化性能优于石灰。  相似文献   
45.
针对CT变换缺少平移不变性会在图像消噪时产生伪Gibbs现象,提出了非下采样CT变换与自适应阈值法相结合的图像消噪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非下采样CT变换方法能有效地消除图像噪声,保存图像的纹理细节,提升图像信噪比,消噪效果优于传统小波及CT消噪效果。  相似文献   
46.
以中国队参加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公开级八人单桨有舵手项目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观察在赛艇大周期训练过程中,定期测定定量负荷后血乳酸、身体成分等指标;定期应用赛艇测功仪进行多级负荷及2 000m测试,利用乳酸阈功率及乳酸功率曲线等对训练效果进行实时分析和评价。结果:在整个训练周期中,女子公开级运动员的体重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在整个训练周期内,平均乳酸阈功率显著性提高(P<0.01);2 000m测试成绩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功率-乳酸、功率-心率曲线,乳酸阈功率曲线可以对运动员的训练效果进行有效的实时分析和评价;运动训练使女子公开级运动员的平均乳酸阈功率有显著性提高。  相似文献   
47.
对10名学生进行了临界负荷、肌电图疲劳阈值与无氧阈值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三者之间皆有显著性差异存在,临界负荷与无氧阈值的相关系数为0.91(P<0.05);临界负荷与肌电图疲劳阈值的相关系数为0.44(P>0.05);肌电图疲劳阈值与无氧阈值的相关系数为0.41(P>0.005)。本研究进一步证明临界负荷可以作为有效评估无氧阈值的测试方法,而肌电图疲劳阈值却不适宜。  相似文献   
48.
25名男子马拉松运动员以接近本人乳酸阈30公里跑前后血尿素氮含量进行了测定。运动前清晨、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次日清晨血尿素氮水平分别为19.7±5.1、25.3±4.9(P<0.05)和20.6±4.3(mg%)。其中有7名运动后血素氮含量不但显著升高,而且恢复缓慢直至运动后第三天清晨仍然偏高,对这种非适应型运动员本文提出必须通过调整性训练才能防止慢性疲劳的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49.
不同无氧阈测定方法比较及其在中长跑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了各种无氧阈测值:通气阈(VT),4mmol乳酸阈(LT_4),血乳酸开始升高(LT_(OBLA)),个体无氧阈(IAT),血乳酸最大稳态(maxLass)和心率拐点(HRd)。发现各测值之间高度相关,但是maxLass与其它测值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为AT在训练中的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生理依据。继而探讨了LT_4百分比强度对控制中长跑训练,改善运动员肌肉氧化代射能力,提高运动成绩的意义。  相似文献   
50.
对北京体院体育系20名健康男生,在递增负荷的动力性练习中,个体无氧阈前后股外肌表面肌电图平均功率频率(MPF)及积分肌电图(IEMG)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1)在递增负荷的练习中,MPF先随负荷递增而上升(增多),而后出现向下(减少)的“拐点”,拐点出现时期与个体无氧阈时期大致相同,MPF所出现的拐点可作为无损测定个体无氧阈的指标。2)IEMG在递增负荷的练习中,一直是逐渐增长的,无非线性增长的拐点出现。反映了运动单位募集是逐步增长的过程,而且发现快、慢运动单位的募集都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