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9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2 毫秒
61.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自觉的、有目的的、反思性的思维方式。文章主要论述了批判性思维在图书馆服务决策、服务管理、馆员能力与态度评价等方面的应用,并强调指出:要有理由有根据地怀疑,不能无限度怀疑;批判性思维只能保证结果在当前条件下最优,不能保证结果是正确的;要防止理科思维的负迁移。  相似文献   
62.
为了实现基于非训练数据的神经模糊控制器的在线学习,提出了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神经模糊控制系统和相应的学习算法.该控制系统由神经模糊预测器和神经模糊控制器两部分组成,其中,神经模糊控制器采用基于确定度的模糊规则模型作为知识表示形式的扩展型神经模糊网络.在学习算法的设计中,尝试了利用强化信号得到输入状态的“期望输出”,进而将强化学习转化为基于训练数据学习的解决思路.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系统结构和学习算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3.
知识的确实性问题是洛克知识论的核心问题。他从经济主义原则出发,认为认识的心理行为和知识的语言表达两方面共同制约着知识的确实性。知识确实性的本初含义是不证自明性和普遍必然性,但本质上是实在性,因而我们在主体认知范围内可获得不同等级的确实性知识:直觉的知识、解证的知识和经验的知识。洛克的知识确实性思想深刻地影响了近现代西方对于确实性的追求。  相似文献   
64.
科学假说的信念成分及其对科学知识确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假说作为对问题的一种试探性和推测性的断言,有信念的成分。由于人们对世界的无知和认识必须有一个确信的支点,使科学研究只能采取并围绕具有信念性的假说形式展开。正是科学假说的猜测性,使得从其出发经过推理论证所获得的科学知识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科学家的工作,就是在经验事实材料与构想的理论假说之间来回穿梭,并试图借助于理性逻辑建立二之间的必然联系。但是这种必然性是不存在的,科学家正是在揭示那虚假的必然性中推动科学发展的。  相似文献   
65.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这一命题 ,反映了中共创立的历史必然性。要深入探讨和论述这种必然性 ,应该从中共产生的“阶级基础”、“思想基础”及二者的“相结合”等方面展开。对其“阶级基础”可以进一步区分为两个层次 ;对其“思想基础” ,可以从广义和狭义来具体探讨 ;对二者的“相结合” ,则要区分两种必然性 ,并深入探讨“结合”的含义。  相似文献   
66.
郭柏寿 《编辑学报》2014,26(2):103-106
从"薛定谔的猫"的思想实验和"小白鼠对环境条件变化的认识适应"试验出发,论述知识确定的重要性和相对性。认为人类对知识确定性的追求是连续和传承的过程,编辑(或者出版)的社会价值就是对知识确定性的追求。探讨数字化出版模式下知识发表的现状和导致知识确定性缺失的潜在原因,以及编辑对知识确定性保证的责任。提出编辑的应对策略:树立对现有编辑出版体系的坚定信念,在数字化出版中更好地履行保障知识确定性的义务;利用数字化数据库建立科学、动态的评审专家平台;借助互联网的开放性建立读者评论体系;慎重对待论文所引用的电子文献,尤其是来自博客等自媒体的文献;集成各种数字化的专业工具,并将其运用于编辑加工和校对工作,提高知识确定性鉴别的准确性与时效性;在知识发表领域建立由编辑主导的有效的纠错与删除机制,确保知识体系的确定性。  相似文献   
67.
价值判断是刑法解释的核心问题,价值判断的主体性导致价值判断的复杂性,刑法中的价值判断由于其特殊性更加难以把握。但价值的客观性使刑法解释具有确定性,使罪刑法定原则具有实现的可能。受现代刑法价值理念和价值判断特性的双重制约,刑法解释应持客观解释论,解释过程应从正义观念、法条文义的最大可能范围和国民预测可能性三个维度进行,最后借助于程序正当性解决通过前述三个维度仍无定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68.
69.
由于立法者理性的有限性,由于语言表达的有限性,由于法律赖以成长的物质生活方式的变化,立法者所制定的法律不能够涵摄将要发生的所有法律事实。立法者所制定的法律是"显露"的法律,当显露的法律出现不能够适用于法律事实的漏洞时,实证主义求助于"自由裁量权"是不可取的,而应该适用"隐藏"的法律。"隐藏的法律"来源于人类的"类比思维",通过这种思维机器的加工,人类"有限的语言"能够表达"无限的意思",因为通过类比思维"机器"的转换,"有限的语言"可以符合规则地、具有效力地、随机应变地转换成"无限的语言","隐藏的法律"通过类比思维机器的转换显露出来,变成可适用的法律,以填补法律漏洞和实现个案正义。  相似文献   
70.
本文从理性认识的思想品质和实践价值的分析出发,揭示了阐释活动中主体理性追求的动因、目标和思维机理,使认识活动之理性升华的主体性得到了深入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