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1515篇
科学研究   70篇
体育   39篇
综合类   87篇
信息传播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秀拉>是托妮·莫里森小说创作的新起点.该作品中的黑人女性形象十分引人注目,她们的生命轨迹隐含了莫氏对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背景下黑人女性命运的深切思考和探索.从小说的表现手法来看,<秀拉>也基本上莫定了莫里森的创作风格.因此,对该小说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莫氏的创作思想和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2.
南因前五先生,指元末明初的岭南诗人孙黄、王佐、赵介、李德、黄哲五人。其近体诗的用韵,可以分为十九部,这些分部多与元代韵部相同,但又有新的发展。这反映了元末明初岭南方音发展变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韩诗外传》中的很多章节剪裁前代经书、史书、子书中的材料,叙述一个个具体生动的故事,这些故事中有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以及曲折紧凑的情节。语言亦简洁凝练,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因此,其蕴涵了多方面的小说因素,对后世小说的创作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说文解字》的“心”部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民族的思想文化传统。通过对“心”与思维、情感的关系以及古代哲学对“心”认识的阐释,我们可以管窥中华思想的独特性与传承性。  相似文献   
15.
南北朝文人创作的五、七言四句小诗渊源流长 ,作家众多 ,内容广泛 ,表现手法多样 ,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本文着重探讨了小诗的形成、发展以及小诗的创作队伍、题材内容和艺术特色等。南北朝小诗的不断完善、成熟 ,为唐绝句做了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初中语文教材上的课文《出师表》中“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一句中“不毛”的注释和翻译提出了质疑,并从词语的古今用法差异、古籍“苗”“毛”用法、气候特征、生产经济生活方式四个方面论述了文中“宋毛”注释的错误,提出了自已对“不毛”一词的译法。  相似文献   
17.
《泣红传》是一部写知青学的大悲剧。作品在大气磅礴的构景之中,又不乏男欢女爱与小桥流水的描写。善于用细节,动态描写和内心独白来刻画人物。此外,《泣红传》的写景也很有特色。  相似文献   
18.
汉字形旁类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形音性质的汉字,在使用状态下,受上下文字形、字义的影响,出现大量的形旁类化字,对汉字系统的变化、汉字与它记录的词语的对应关系、汉字的写词显义功能等方面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形旁类化字与假借字、区别字形式相同,而实质不同。讨论汉字形旁类化问题是汉字发展史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本根据个性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阐述了在深化学校体育改革中,为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正确处理好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矛盾,促使社会需求和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冫”是一个部首,现在的“冫”表示着各种不同的意义,有十种情况。“冫”是“冰”,以“冰”为形符的字都和“冰冻、寒冷”有关;“冫”是“冰”,但是“冰”是作声符;“冫”不是“两点水”,而是“二”;“冫”是“氵(水)”的省略,成为真正的“两点水”;由于引申的原因,“三点水”演变成了“两点冰”;因为字义是“减少”,所以将“三点水”减成“两点水”;字义和“冰”相似,而因此以“冫”为形符;因为“避讳”,“三点水”不得不变成“两点水”;因为避祸,把“氵”改成“冫”;因为汉字简化而被归入“冫”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