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篇
教育   1922篇
科学研究   263篇
体育   22篇
综合类   28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12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276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215篇
  2011年   224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205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01.
卢春明 《考试周刊》2015,(22):65-66
<正>在近年高考中,向量由于其具有数、形结合的双重特性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尤其是与平面向量最值相关的题型精彩纷呈,极富挑战性.此类问题的解法众多,颇有"百花争艳"的意味,有些问题利用几何法甚至可以达到"秒杀"的效果,使人赞叹不已,但不管是当年的考生还是现在的同学,这类问题却常成为他们的"滑铁卢",让人扼腕叹息.究其败因,正是向量的抽象性使问题的理解出现了困难,如何突破这一障碍显得异常重要."坐标法"可以使向量运算  相似文献   
102.
文章提出城建档案工作新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并通过对城建档案工作中所存在问题的分析,给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最后在深化落实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利用城市建设工程档案数据,从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3.
《高中数学教与学》2015,(3):40-43,39
<正>~~  相似文献   
104.
最值问题和范围问题是解析几何重点研究的内容,其处理方法复杂多变.本文通过典型例题加以讨论.1利用基本不等式例1在直角坐标平面上,已知抛物线y=1-x2与直线y=x+a(-1[1](2010,上海市TI杯高二年级数学竞赛)解设A(x1,y1),B(x<sub>2,y2).  相似文献   
105.
题(2014山东理21)已知抛物线C:y2=2px(p>0)的焦点为F,A为C上异于原点的任意一点,过点A的直线l交C于另一点B,交x轴的正半轴于点D,且有|FA|=|FD|.当点A的横坐标为3时,△ADF为正三角形.(Ⅰ)求C的方程;(Ⅱ)若直线l1∥l,且l1和C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E.(i)证明  相似文献   
106.
<正>探究型问题一般都是中考数学卷中的压轴题,恰当地设置问题串,能引导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地进行思维.设置的问题串应该有启发性、明确性、挑战性.有效的问题串组成了一个问题探索情境,考生通过对问题串的不断深入探究,能更深刻的理解问题,领悟数学问题的精髓,这正是压轴题的考查目的.原题(2013年徐州中考题)如图1,二次函数y=12x2+bx-32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3,0)和点B,以AB为边在x轴上方作  相似文献   
107.
<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求三角形面积是一种常见的题型,它也是坐标系内多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下面分为三种类型介绍其解题方法与技巧,供同学们参考.一、一边在x轴或y轴上例1如图1,AO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4,0),O(0,0),C(4,4),求AOC的面积.  相似文献   
108.
<正>我们知道,若设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两交点坐标分别为A(x1,y1),B(x2,y2),将它们分别代入圆锥曲线方程并对所得两式作差,可得到一个弦AB的中点坐标与直线AB的斜率(若斜率存在)之间的关系式,由此可以大大减小运算量,我们称这种代点作差的方法为"点差法".当然,"点差法"的运用有一定的局限性,类似的  相似文献   
109.
<正>本刊文[1]是谈三视图问题"潜在假设"的,不料,文章的例6也存在"潜在假设"的漏洞,本文对此进行了认真的自我剖析,并从中获取积极的成果,盼广大读者批评指正.1反思一个漏洞1.1两个"潜在假设"需要澄清  相似文献   
110.
<正>例1(2010年高考全国卷I理科第20(2)题)已知函数f(x)=(x+1)lnx-x+1,证明:(x-1)f(x)≥0.证法1可得f′(x)=1x+lnx>0,(f′(x))′=x-1x2.进而可得f′(x)min=f′(1)=1>0,所以f(x)是增函数.当00;当x≥1时,得f(x)≥f(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