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394篇
科学研究   20篇
体育   17篇
综合类   3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文学的发展总有着传统的前后相因。中国文化中很突出的一点是史官文化。受此影响,古典小说在其漫长的发展路向中,一直受着史官文化因子的制约。古典小说正是在史传文学精神的烛照下,对史传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叛逆。这种继承与叛逆,几乎决定了后世小说创作的基本发展路向。当代小说的创作史就是一部继承经典和背离经典的发展史,这无疑深受古典小说发展路向的制约与影响。  相似文献   
72.
舞蹈是一门历史古老而悠长的艺术 ,它反映和表现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及思想情感。由于世界各国、各地区历史文化、生活习惯等不同的差异 ,必然产生许多风格特点各异的舞蹈。本文论述了古典芭蕾和现代舞的起源与形成 ,特点与特征以及舞蹈表演 ,从而对古典芭蕾及现代舞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73.
介绍了腾冲明善堂印刷的八种书籍的书名、装刻、印刷时间内容等,由此推论清末至民国时期印刷了大量书籍的明善堂在腾冲附近。  相似文献   
74.
论古典诗词"月亮"意象的历史积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月亮,是中国诗歌亘古常新的母题,也是积淀着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一个文学意象。随着历史的演进、时代的嬗变、文化艺术的繁荣进步,人的思想感情日趋深细,月亮原型的内涵和表现方式不断丰富,“月亮”这一审美意象也就有着历史积淀性,它不仅继承月亮意象最初的特定情韵,同时在继承中又有新的发展和增殖。  相似文献   
75.
历史进化的学观念是胡适学思想中最具延续性和理论意义的创见。用“进化”的眼光看待学的“历史”,胡适创造性的融合,策略性地奠定了白话学的正宗地位,赢得了学革命的迅速成功,这是现代学史上的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76.
对经典文本的每一次改编,就是一次崭新的诠释。尤其是对古代经典的改编,无论是于再度创造者还是于接受者都是一次挑战。对经典的改编是皈依还是颠覆也许不重要,重要的是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其内核是不能改变的,她的文化价值、美学精神和哲学意义是任何时代、任何国别和任何种族共同追求的目标。经典文本改编的母体只有一个,然而,改编的子体是因历史、时代、人群的不同生发出无穷无尽的意味。  相似文献   
77.
在商品经济中,广告对于提高商品知名度、扩大商品销售量的作用尤其突出,也是打造国际品牌的必要桥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商品的英文广告设计日益流行,学习和借鉴经典英文广告的语言特点对于成功的广告设计显得十分必要。本文结合大量实例,就经典英文广告的语言特点,从"词"、"句"、"修辞"等角度进行简要的评析。  相似文献   
78.
韩礼德建构系统功能语法的目的之一是为语篇研究提供一个分析框架。从韩礼德的经验纯理功能入手,分析了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一诗的五种英译文,希望能给翻译研究带来启示,帮助人们重新审视翻译研究中的一些难题;同时通过讨论佐证了黄国文教授提出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诗歌分析中的可操作性和应用性。  相似文献   
79.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文学经典的讨论曾一度是文学理论界最热的话题。直到今天,文学经典的建构、解构及重构问题仍是学术界不同学科共同关注的前沿论题。究其原因,是世纪之交文学转型期的出现导致了"经典"的论争不断。世纪之交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中国社会已逐渐步入消费文化时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国际交往政策、文化交往政策、教育制度和学术制度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当前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探讨文学经典的建构、解构及重构问题就具有了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0.
韩愈评柳宗元文:"雄深雅健,似司马子长。"辛弃疾以文为词,无事不入,亦有"雄深雅健"之风。本文试以《贺新郎》词调为例,分析稼轩词"雄深雅健"之"雅"。稼轩词,气度宽宏,情致高雅,绍《诗》之雅正;承"经""史""子"之古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