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18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41.
分析了《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各种消费现象,揭示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追求享乐和财富的种种生活方式,展现美国进入经济发展繁荣期后,开始从传统社会向消费社会转变.认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表现的各种消费现象及人物命运对现代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2.
This study explored students' orientations towards student–university relationships and how they differ with regard to student characteristics and engagement. We developed an instrument measuring student orientations and utilised it in a survey of Russian undergraduates. Using latent class analysis, we identified the following types of Russian students' orientations: instructivists, consumerists, constructivists, and students with mixed orientations. As the results showed, the majority of our respondents have consumerist or mixed orientations that mostly mismatch with the actual models of student–university relationships at Russian universities. We also found that students with these orientations are less engaged than instructivists and constructivists. These findings demon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seeking an optimal match between diverse undergraduate orientations and the actual educational model, which fits national and institutional contexts.  相似文献   
43.
在消费主义的旗帜下,不仅追求物质性欲望享受被披上了合法的外衣,而且追逐身体欲望的快感也成为了一种时尚。20世纪90年代的女作家们以她们特有的敏锐视角,既细致而真切的呈现出了商业化语境中都市人的物质性生存,也展示出了消费时代女性的身体欲望。而她们在展示欲望化景观的同时,还将笔触插入了都市人的灵魂深处,并程度不一地揭示出了都市人在这个物质时代的精神真相。  相似文献   
44.
在消费社会里,女性似乎被赋予了天然的主角地位,但是,这个主角的地位是可疑的。卫慧、棉棉的写作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女性写作的境遇:一方面,女性写作为了揭示真实的人生而大胆袒露自己;另一方面却无意之中掉进了消费的陷阱。她们在欲望的怪圈里绕来绕去,最终走向精神的虚无。  相似文献   
45.
德莱塞的《嘉莉妹妹》是一部以欲望为主题的小说。从世纪之交的美国社会现实入手,分析嘉莉妹妹无尽欲望背后的社会驱动力,指出,嘉莉的欲望具有很大的普遍性,它是绝大多数美国人的欲望。她的道德后果是美国日益悬殊的贫富差距造成的。她所走的典型道路也是美国社会为她亲手铺就的。  相似文献   
46.
乌托邦承载着人们的理想、希望,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文学创作中普遍缺少的就是这种乌托邦精神,而是拒绝崇高,追求感官刺激;玩弄文本游戏。这种情况的出现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消费主义思潮的兴起有关。  相似文献   
47.
消费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流行,最终催生出了高等教育改革的消费主义倾向,这这种倾向与学生中心论的教育理想显然不同,它主张高等教育的质量由顾客来定义.在学生消费者至上等言路的影响下,改革者面临以学生为本或以真理为本的困惑,面临经济合理性与教育自身逻辑相冲突的考验,甚至存在偏离教育宗旨的危险.因此,消费主义倾向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全球化值得深入反思.  相似文献   
48.
消费主义实质是对物质的挥霍浪费和践踏,是不珍惜物品和资源,对人类自身和生存环境以及子孙后代不负责任;消费者社会不可能兑现它通过物质舒适而达到满足的诺言,因为人类的欲望是不可能被满足的。因此,在这生态环境资源受到破坏、生存危机重重的时代,呼唤对消费主义的超越和人类的自我觉醒,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9.
万婷婷 《科教文汇》2013,(4):197-198
在创业的漫漫长路上,中职生面临很多困难和考验,中职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培养中职生创业能力,使中职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创业型人才,并促进中职学校强化创业教育,笔者提出了培养的七个关键点。  相似文献   
50.
本杰明、杰姆逊和后期海德格尔对雕刻的反思都审视了在后现代时期艺术和技术的亲缘关系。本杰明主张技术摧毁了艺术的氛围,这是对机械中介物替代艺术家来控制美学的一种模糊批判。杰姆逊批判了笛卡尔式的主体再现于后现代主义中,这意味着通过电影(现在通过广告),艺术氛围已经不是一个不可逆的过去的随意回想,而是被吸引的观众当下生活的共鸣。这一点现在普遍反映在消费主义之中。海德格尔对与雕刻相关的空间和处所的反思,说明艺术的角色应该是阐明一个关系性的世界。我们必须学会发现自己正身处这样的世界之中,而不是通过那种维持我们娱乐的机械方法来利用艺术品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