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教育   60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主体间性"这个哲学概念虽然是西方哲学话语,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关注人、关注人的生存意义的同时也对"主体间性"有着深入的探究。在儒家文化中,"主体间性"既存在于主体当下的纯然心性中,又将其同生生不息的天地大道相联系,并且在主体心性自觉和自觉行道的过程中得以彰显和实现。这些思想对于人的自我实现、人际间的和谐建设以及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而言都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62.
成本璞的学术思想既具有浓厚的传统意蕴,也带有一定的时代特征。他的礼学研究根植于他的经学取向,混合今古,杂糅汉宋,倾向于对经旨的义理阐发,并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阐发出符合近代社会发展要求的新旨新义。其礼学已不是单纯的解经之学,而是成为表达政治见解的载体和工具。  相似文献   
63.
贾谊面对西汉初期侈靡之风盛行、诸侯王势力膨胀以及匈奴屡屡寇边的社会问题,提出以礼治国、礼法并用、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这种思想不仅包括家庭成员内部关系的和谐,也包含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对于解决汉初社会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历史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4.
英语学习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学习语言如果只停留在掌握基本技巧的基础上,而忽视了语言历史的发展,充其量只能算是掌握了一种简单的交流工具.  相似文献   
65.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跆拳道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重礼"与"虚静"的研究,揭示跆拳道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内在联系,旨在启发跆拳道练习者健全精神,完善人格,促使其技术的发展、技能的发挥,并以此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66.
论天人合一     
个人生命应与宇宙生命取得本质上的融合无间,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自强不息,孔子提倡仁义与礼乐,主张举贤才,慎刑罚,薄赋敛、重教化。孟子进一步发挥民贵君轻的民主思想,把仁义礼智信看成做人的根本。中国入的最高道德是学做圣贤,理想的实现是由自己出发而关连着入、事和天三个方面关系的合理与调和;必须从自己的内省修德做起,先正德,然后才可以谈利用与厚生。  相似文献   
67.
徐丽君 《娄底师专学报》2005,(6):112-113,126
中国古代很早就注意到了颜色,有“正色”与“间色”之分,历代王朝也都有崇尚的颜色。颜色在中国古代的礼俗中有着明尊卑,别贵贱的作用,从中显示了古代人们礼俗观念形成和演变一些潜在规律。  相似文献   
68.
教师话语在语言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文章从语用理论的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和关联理论对教师的课堂用语进行分析,提出教师应该遵守语用的相关原则,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师英语课堂教学提供具有实际意义的帮助。  相似文献   
69.
《鲁颂·閟宫》是鲁僖公时祭祀周公、称扬周公的颂歌,诗中蕴含着丰富的礼乐文化精神和政治文化精神。此诗详细描绘了鲁国所举行的郊礼、祭祀周公的禘礼,体现了浓郁的礼乐文化精神。诗歌回顾了周部族的兴起、周朝的建立、鲁国历史、周公功绩,并予以深情赞颂和高度评价,展现了鲁国对周部族统治根深蒂固的认知观念、认同情感,表现了鲜明的政治文化精神。在文学价值上,此诗对“颂”体有所突破,对“赋”体亦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70.
摘要:射艺是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财富,传统弹弓术作为射艺的一部分,既有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底蕴,又有现代体育的活力。传统弹弓术首次以课程的方式纳入高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之中,为传统射学发展迎来了新机遇。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研究方法,以我国传统射学技艺在高校开设课程实践为研究对象,以传统弹弓术课程教学实践为例,对高校开设传统射学课程的实践进行探究, 以彰显我国传统射文化的魅力,更好为人才培养服务。结果表明:1)高校开设传统射学课程对弘扬我国传统射文化具有标志性意义,是高校文化传承功能的直接体现,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有很大作用;2)传统射艺课程实践效果突出,对提升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底蕴,建立国际化视野,具有积极促进作用;3)传统射学课程具有突出的礼仪文化特色,凸显了射艺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不可替代性,发展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