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791篇
科学研究   63篇
体育   95篇
综合类   72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在文献调研、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的基础上,对青少年学生体育品德培养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指出青少年学生在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方面存在不足。加强青少年学生体育品德培养,树立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修正体育品德培养计划和目标;丰富体育品德教育方法,完善体育品德评价体系;掌握体育品德知识,养成良好的品行习惯;利用课堂教学阵地,拓展实践教育形式。有利于广大体育教师深化体育课程改革,有助于提升青少年学生体育品德水平。  相似文献   
72.
冯晨 《科教文汇》2012,(10):95-96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高职院校的各门课程都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本文试以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为切入点,探究高职院校中能力培养的问题,并借此讨论教学效果提升的方法。  相似文献   
73.
应用化学专业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参与科研是培养创新人才有效途径之一.结合应用化学专业特点和我院实际情况,构建适应大学生活、打好基础、拓宽知识、提升水平的四步骤人才培养模式,搭建学生科研服务平台.对就业能力、考研能力、获奖情况三方面进行了具体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有效地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开拓一种适合我院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于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4.
交换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激发学生兴趣、教学内容、教学理论和实践结合、引入现代教育技术观念等方面系统而深入地探讨了该课程教学的改革要领,从而为交换技术课程教学的理念和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5.
发展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是当前高师院校迫切需要加强的工作。以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视角,从安德森关于知识分类及其学习的观点出发,科学理解和把握师范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实质、学习过程及培养模式等问题,对有效指导师范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6.
汪曾祺品人散文是散文史上值得关注的存在。其文学世界里的主人公群体主要是由热爱与天真两类文化性格组成,从中充分传达出作者一种印象和直觉的品人观。这是汪氏援道入儒、外道内儒的立人理想的体现,和传统儒道互补的内涵不同,从中隐含了其对诉诸西方资源改造国民的反思与拒绝,并包涵了其寻根思想之精义,具有一定文学思想史的考察价值。  相似文献   
77.
视唱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乐感,使他们的音乐兴趣得以持续与发展,为他们进一步感受和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8.
"1+3"人才培养模式是将大学四年的学习分为前一年、后三年两个阶段,大学英语实行分级教学并集中在一年级完成。通过构建分级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手段、建立立体化大学英语评估体系,学生的考试成绩和综合应用能力显著提高,英语基础得到加强。科学划分层级、整体提升成绩、分级的心理评价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79.
目前,很多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实践技能与企业所要求的相差很大,而高职软件技术专业采用"做中学"人才培养模式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技能。采用该模式要求"教、学、做"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同时要调整教学内容,创新实训模式。  相似文献   
80.
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是优化战略科技领域布局和改善战略科技资源配置的关键,夯实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迫切需要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文章阐释了战略科学家的基本特征,认为战略科学家应具有卓越的科研能力和突出的跨学科理解能力,卓越的科技前瞻能力和敏锐的辨识能力,卓越的组织攻关能力和杰出的领导力,以及浓厚的爱国情怀和强烈的使命担当。文章研究认为大的科研平台、大的发展趋势和大的科研任务是成就战略科学家的关键;崇尚创新、倡导包容和多元文化、重视教育和自主科研、强化基础研究是引导、培养和支持战略科学家成长的基础。战略科学家是在长期的科研实践中不断锤炼成长起来的,未来要推进战略科学家培养使用制度建设,构建体系化的战略科学家培养使用制度,健全全生命周期的战略科学家成长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