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5篇
教育   534篇
科学研究   146篇
体育   247篇
综合类   156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国防生基地化训练阶段是军事人才培养与岗位任职“无缝对接”的关键环节.但是其间政治教育的考核始终未能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借鉴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的领域划分和层次解读.可以对其进行分层考核和形成性考核改革,提高教育考核实效。  相似文献   
72.
加强国防知识产权管理是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举措。文章从国防知识产权的内涵、特点入手,分析了国防知识产权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加强国防知识产权管理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73.
[目的/意义]国防科技信息工作体系,是提升国防科技信息工作质量效益的基础和保障。[方法/过程]分析了国防科技信息工作体系的概念内涵,基于系统思想剖析了国防科技信息工作体系的需求、主体、用户、内容、流程、方法、产品、机制8个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了国防科技信息工作体系的因果关系图和系统流程图,并仿真模拟了在诸要素相互作用下国防科技信息工作质量效益的发展变化情况。[结果/结论]研究结论有助于把握国防科技信息工作质量效益演变的客观规律,为新形势下推进国防科技信息工作体系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4.
高职高专新生军训教育效果研究纵观整个军训过程,客观公正的阐述军训中的训练内容及方法,旨在研究军训中的军人作风培养和养成,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并以此为基础,提出高职高专院校军训过程中更好的思路和应对策略,以促进军训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并构建科学的培养与发展模式,使每一位高职高专新生在军训中所培养的良好行为习惯受益终生。  相似文献   
75.
面对国防教育活动形式单一,缺乏特色的现状,渭南师范学院结合学校所处的地域资源和地域文化优势,探索性地依托地域红色文化资源优势,通过对学生进行红色校史教育、革命圣地教育、“战地学风冶宣讲等活动,有步骤地推动国防教育活动朝纵深发展,使国防教育引领学风校风,不断激发学生报效国家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相似文献   
76.
结合现有的人防工程建设实际,针对人防工程的使用要求,抓好防护通风质量监督控制,确保人防工程质量和使用功能,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提高人防工程的战备效益、经济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保证人防工程的防护通风质量,是人防工程质量控制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对此分析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7.
本文根据英文资料温莱特将军《回忆录》及日本战犯供述等亲历性资料为主要线索,结合其他档案文献,研究日本战局变化、辽源(伪满时称西安)战略地位与日军将二战盟军高官战俘逐步北上转移关押的内在联系,分析探讨日本法西斯将二战盟军高官战俘关押在辽源的原因及目的。  相似文献   
78.
《刑事诉讼法》修订之后我国辩护制度得到了完善:辩护律师在侦查阶段即可介入辩护;增加了辩护律师会见时不被监听的规定;辩护人查阅、摘抄、复制有关卷宗材料有了明确规定;增加了对辩护人或者其他人的禁止性规定.增加的这些规定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权有了更加完善的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79.
鸦片战争失败以后,魏源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守”、“攻”(“战”)、“款”三个方面论述了海防之策。“守”的基本思想是诱敌深入扬长避短,还包含“器利不如人和”及武装民众的思想。“攻”(“战”):一是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集中打击侵略者;二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款”是既开放与各国平等互利的合法贸易,又禁止非法的鸦片贸易。  相似文献   
80.
在少年司法领域,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有其特定的司法职能与价值定位。与新刑诉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相衔接,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适用"新未成年人规定",明确提出"合适成年人"概念、赋予未成年人针对该主体的选择权、拓宽合适成年人行使权利途径等,进步意义显著。但它作为一项新生制度,在法律规定层面出现相关概念界定模糊、权利行使与救济制度设计不当、主体产生与奖惩规则缺失等,在实务操作层面则有律师能否担任该角色等争议,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均须细致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