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22篇
  免费   169篇
  国内免费   184篇
教育   4500篇
科学研究   787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232篇
综合类   426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12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207篇
  2014年   472篇
  2013年   376篇
  2012年   484篇
  2011年   455篇
  2010年   393篇
  2009年   344篇
  2008年   400篇
  2007年   419篇
  2006年   416篇
  2005年   356篇
  2004年   296篇
  2003年   254篇
  2002年   237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生态世界观是对现代性危机的一次重新梳理,对于重塑竞技体育本真内在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片面的以成绩为导向、割裂发展、以人为中心,带有强烈机械世界观色彩,造就了中国竞技体育的现代性危机。生态世界观视域下,从整体着眼,注重协同发挥竞技体育的工具性价值和人文性价值,实现竞技体育发展的动力平衡是竞技体育发展的主要导向。  相似文献   
92.
生态批评理论是西方最新出现的一种文学批评潮流。文章从生态批评理论这一崭新的视角,结合生态批评要旨,对狄更斯《老古玩店》进行生态批评解读。狄更斯对工业与科技批判、欲望批判,重返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他的绿色思维和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93.
唐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精华,国内外翻译名家都竞相将唐代诗人的名篇译成英文。李白《静夜思》曾多次被译成英文,译者通过注重形式、得体选词、讲究押韵等方式,在译文中再现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力求形神兼顾,达到“化境”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94.
论化学污染与环境化学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化学污染对环境和生态破坏的状况论述出发 ,引出在师范院校加强环境化学教育的重要性 ,促进学生形成对地球人类、资源的积极态度和自觉的环境保护行为 ,正确的教育下一代 ,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95.
李白写景诗的风格外观是多色调的,有神奇的美、壮丽的美,也3有清丽含蓄的美。李白写景诗的内涵是时代精神充分个性化的、形象的表现,盛唐气象通过李白的“济世”热情和飘逸个性,转化为空间时间化的动态意象。在艺术创造上,李白继承了“兴寄”和“自然”两大写景传统,在个性表现和自然生成的基础上,一方面尽量呈现对景物的原初感觉,另一方面又象征寄托着深厚的时代内容,是比兴兼得的典范。  相似文献   
96.
生态安全的内涵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安全主要包括两个含义:一是生态系统自身是否安全;二是生态系统对于人类是否安全。生态安全的本质可以认为是围绕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的,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三者之间和谐统一。影响安全的因素主要有生态环境问题、公共政策和公众素质。加强生态安全研究有诸多价值和意义: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对可持续发展概念起到补充和完善作用;有利于树立人们的生态安全意识;生态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及国民的生命与健康。  相似文献   
97.
白洋淀湿地生态功能评价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洋淀湿地是华北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 ,被誉为华北平原生态环境的寒暑表。在缓洪滞沥、蓄水兴利、调节气候、净化水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研究区的自然环境 ,生态功能特点 ,以及社会需要 ,探索白洋淀湿地生态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98.
This paper explores experiences that remained salient in the memories of former participants in three nature-based programs in Colorado, five to forty years after childhood involvement. Interviews with program founders and staff, archival research, and observations of current activities provided an understanding of each program’s history, mission and educational approach. In this context, 18 former participants were interviewed about program experiences that they remembered and program impacts on their environmental identities and academic or career choices. Results were analyzed through the lens of social practice theory, which has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rograms. Results showed that social practice theory is a useful framework for interpre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 social environmental identity, but an ecological identity that forms through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natural world is an important complementary concept.  相似文献   
99.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designing on-line situated assessment tools for multimedia instructional systems. Based on an ecological psychology approach to situated learning, a graph theoretic methodology is applied to monitor students' performance (solution paths) throughout the learning activity. Deviation of the student's path from the target (expert) path generates indicators which can function as alerts to the student and to the instructor. The information collected in the dribble files and presented visually enables the instructor to identify problems quickly and intervene appropriately. The feasibility of the methodology is explored in case studies describing three instructional systems that teach (1) 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 (2) principles of hemodynamic monitoring and treatment, and (3) orthodontic treatment,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00.
本文从华兹华斯的《她住在人迹罕至的路边》、《孤独的刈麦女》和《毁了的村舍》三首诗入手,着力分析华氏诗中体现的女性美。通过与古典主义诗歌中女性形象的比较,对华氏诗中女性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充分肯定了其诗歌的净化作用及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