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1篇
教育   325篇
科学研究   17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581篇
综合类   158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新世纪以来,基础教育进行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发生了显著变化,给教师教育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出了新方向和新课题。围绕高素质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概括了高素质教师教育人才的内涵,明确了创新高素质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确定了立德树人、实践育人的培养主线,提出了"一条主线、二个体系、三项结合、五种能力"的高素质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出了具有实践特质的"知行合一"一体化实践育人培养体系和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有机衔接的合作培养新机制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72.
The persistence of gendered learning myths in educational contexts and the wider imaginary continues to trouble feminist educational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The tracing of such myths and the categories they create through authoritative and elite discourses of the past suggests how they have functioned across different fields to preserve a hierarchised binary. Gendered myths seem to be lent authority by some of the more popular claims of contemporary neuroscience as they were by the nascent Victorian psychological sciences. Adopting Le Doeuff's [2003. The Sex of Knowing. Translated by K. Hamer and L. Code. London: Routledge] heuristic of identifying which attributes are absorbed into masculine intellectual legacies and which ‘cast off’ to women allows for a focus on patterns of privileging of learning discourses across the humanities and sciences, and the ways these are constituted in historical and contemporary contexts.  相似文献   
73.
This paper reflects on key moments occurring during the course of a three-year study of elite girls’ education, with a focus on the power relations that emerged between researchers and elites within the context in which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Central to our analysis is a focus on the affective dimension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researcher and study participants. Our experience gaining access to elite schools in the study illustrates how productive relationships may be fostered by a demonstrated alignment of interests; the desire for intellectual dialogue; and factors linked to the dynamics of the local education market. In our interviews with elite young women, we found that experiences of affinity, foreignness or awe within the interview process triggered different systems of affect. These moments are significant in shaping understandings of the social projects pursued by elite subjects.  相似文献   
74.
Drawing on a larger study on “Gender practices and violence between peers: the stakes of mixed-sex education”,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methodological challenges specific to carrying out ethnography in an elite high school. The researcher’s subjective experience in the field reveals the power dynamics at play in the elite setting. We also examine how interdisciplinary collective analysis of the observation journals unveils less-examined challenges to conceptualization in the research process. We call for the heuristic value when contradiction and subjectivity are acknowledged and implicated both in the field and data analysis, which leads us to articulate different social identities in the elite school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75.
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的方法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冯连世 《体育科研》2003,24(3):49-54
系统总结了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的目的、生理生化指标和评定方法,提出了开展优秀运动员机能评定工作时的注意事项,并对当前优秀运动员机能评定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6.
优秀运动员备战重大比赛过程中,科研人员对运动员训练过程有效、科学的训练监控,为运动员在赛场争金夺银起到重要作用。笔者从优秀运动员备战重大比赛训练科学监控的含义、内容与意义,我国近几届奥运会备战训练科学监控的变化特点,优秀运动员备战重大比赛训练科学监控的思考3个方面对备战重大比赛训练科学监控进行分析讨论,认为优秀运动员备战重大比赛的训练监控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教练员、运动员、科研人员在日常训练和生活中培养科学监控的意识,还需要建立多学科相结合的科研服务体系为监控基础,这样才能准确地评价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合理制定各训练时期的训练计划,提高训练效果,才能使运动员在比赛中真正达到应有的"训练水平"或"超水平"发挥。  相似文献   
77.
采用实验法,将24名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分为4组(每组6人),分别进行4周低住低练(LoLo)、高住低练(HiLo)、低住高练(LoHi)和高住高练低练(HiHiLo),旨在探讨不同模式低氧训练过程中运动员血象指标RBC、Hb、Hct和WBC动态变化的规律和特点。结论认为:不同模式低氧训练中RBC、Hb和Hct的变化幅度、特点与规律存在一定差异,与高原训练比较也有所不同;HiLo、LoHi和HiHiLo3种低氧训练模式均能明显提高运动员的RBC、Hb和Hct,但不同模式提高程度不同,RBC表现为HiLo〉HiHiLo〉LoHi〉LoLo,HB和Hct表现为HiHiLo〉HiLo〉LoHi〉LoLo,RBC与Hb和Hct的增加不完全同步;4周3种模式低氧训练效果至少可以保持2周,而HiHiLo组训练后保持Hb的能力要优于HiLo和LoHi组;不同低氧训练模式虽对WBC造成一定规律性的改变,但各组间无明显差异的结果表明,不同低氧训练模式对机体免疫机能虽有影响,但不明显。  相似文献   
78.
游泳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实验测试法对国家游泳队运动员的生理生化监控方法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游泳运动员血液生化指标的评价参考范围也表现出一定的性别和5个级别差异性;科学的高原训练计划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无氧酵解能力训练手段对不同优秀游泳运动员有着不同的影响;同一种磷酸原供能训练方法并非可以同时适合于不同的运动员;相同负荷训练后运动员成绩越好、恢复心率越快,则表明运动员机能状况越佳;单一生理生化指标并不能完全监控游泳周(阶段)训练后的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79.
应用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的检测方法,对国家艺术体操10名一线运动员在第25、26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和第14届亚运会前的大运动量集训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生理、生化指标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血红蛋白、血睾酮值偏低,提示,艺术体操运动员在大赛前要加强营养科学膳食;大运动量训练后心率、血压,血尿素、血睾酮、尿蛋白等变化幅度不大,说明运动员尚有一定的负荷潜力。  相似文献   
80.
王智  丁雪琴 《体育科学》2004,24(9):32-35
研究探讨了帆船帆板和足球运动员情绪唤醒水平的生理监测指标与评价。结果表明:对于帆船帆板和足球项目运动员,前额肌电值不能作为情绪唤醒水平变化的评价指标;手指皮肤导电性可以较好地反映帆船帆板和足球项目运动员的情绪唤醒水平;手掌心温度和手指端血容可以作为帆船帆板运动员情绪唤醒水平的敏感性监测指标;心率值的变化可以较好地反映帆船帆板和足球项目运动员的放松和兴奋两种情绪唤醒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