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65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26篇
教育   4299篇
科学研究   536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58篇
综合类   272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8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367篇
  2013年   352篇
  2012年   535篇
  2011年   483篇
  2010年   348篇
  2009年   300篇
  2008年   332篇
  2007年   440篇
  2006年   373篇
  2005年   365篇
  2004年   266篇
  2003年   289篇
  2002年   226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Social diversity is now commonplace in many communities in today’s globalised world. This diversity can be seen in any classroom of learners,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have shown the complex ways in which disabilities, race, ethnicity, gender and social class can determine a child’s opportunity to succeed or fail in the education system. In Hong Kong, like in many educational contexts around the world, teachers are grappling with increasing diversity amongst their students, including teaching students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SEN) and non-Chinese speaking students (NCS) living in Hong Kong.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three primary TEFL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are constructing identities as inclusive practitioners as they grapple with enacting the inclusive education policy recently introduced into Hong Kong schools. The data are drawn from a small-scale collaborative reflective inquiry for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Drawing upon a sociocultural and critical framing of identity theory, we trace the three teachers’ identity construction as EFL teachers and inclusive education practitioners. We view the role of discourse, self-positioning and social context as key processes in teacher identity formation. Implications for furth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clusive education in EFL classrooms are offered.  相似文献   
62.
近30年来,交际教学法逐渐受到国内广大外语教师的青睐,且正在外语教学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综述了交际教学法的特点、原则、内容、发展及在实践中应用该教学法所面临的困难,同时,讨论了实施交际教学法的11条途径。  相似文献   
63.
语言与社会和文化有密切的联系,语言的使用离不开作为社会和文化成员的人以及使用语言的环境.外语交际双方来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外语交际能力实际上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能力.文章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和由文化因素产生的母语与外语之间的差异入手,阐述外语教学中文化传授的必要性,并说明外语教学的重点应尽快从语言系统本身转到语言的功能上来.  相似文献   
64.
英语阅读水平是英语听、说、写能力形成的基础。目前初中学生阅读缺乏现象严重,如何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尤为重要。为实践“阅读主导教学模式“这一教学理念,在英语教学中应做到:明确阅读任务和要求,选择阅读材料,扫除阅读中遇到的障碍,指导阅读方式等。  相似文献   
65.
随着技术对教育的逐渐整合,高校现代远程教育也在迅速的发展,教师在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搜集和调查国外文献,综述了国外远程教育家有关教师参与现代远程教育的动机和障碍研究,并对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6.
帮助的因果关系问题是德国共犯理论中的一重要课题。由于学者们的理解不一,存在独立因果关系说、和正犯同一的因果关系说、危险犯说等分歧。各说虽有一定的弊端,但都从不同角度揭示出了帮助行为的一些本质特征,这将给予我们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7.
论外语教学中的环境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制约着外语教学,良好的教学环境是保证外语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本文对环境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外语教学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如何创造环境进行了较详尽的探讨。  相似文献   
68.
外语教师在课堂上运用非语言交际能活跃课堂,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阐述了外语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运用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进行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69.
孙新平 《双语学习》2007,(6M):19-21
在日本大学里,针对留学生的日语教育通过设立异文化混合班,有效地促进了异文化交流,使留学生在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形式下,通过异文化的交流与实践,自我实现语言和文化的学习。  相似文献   
70.
文章认为国内高职院校单片机教学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及实验的验证性,介绍了“产品研发法在单片机课程中的应用”的教学研究项目、组合式单片机教具、部分教学实例及使用该教具后的教学效果,介绍了单片机组合教具的销售及国内其他高职院校的使用情况,提出了“学、研、产”教学研究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