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9篇
综合类   1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一连”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学界一致认为其为副词。通过追溯其源,并从“一连”与动词“连续”的对比分析以及副词的用途两方面入手考察,可以得知,“一连”最初当由副词“一”与动词“连”凝固而成,在历来的用例中体现出动词的倾向性。其虽处于由实变虚的语法化过程中,但这种“虚化”不够彻底,故“一连”还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副词。  相似文献   
212.
非VP不可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一个句法格式。该格式中的不可有时可以隐去,有时则需要明示;但它的出现与否是受一定的规律支配的。本文主要以表达视角作为切入点,对其中的规律及其语言动因进行较为深入细致的描写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最后对该句式中非的虚化问题从历时和共时角度做了初步的考察、说明与解释。  相似文献   
213.
本文通过考察邵武话动态助词度的来源和性质,解释了:(一)度和过在古汉语里的关系;(二)度在邵武话里演变为动态助词而大部分汉语方言却没有这种用法的原因;(三)邵武话和闽语在历史上的关系。  相似文献   
214.
文章试着从共时与历时的角度对“本来”进行全方面考察,认为“本来”在现代汉语中只有两种词性,这是“本来”一千多年来语法化的结果。“本来”在汉语中共时层面上的分布,非常完美地苒现了它的语法化过程。  相似文献   
215.
英语表达中常出现一个含有消极义的程度副词与一个含有积极义的形容词搭配,形成所谓的“逆向性搭配 结构”,如:dead good? terribly glad等,其整体语义为单一褒义。通过对相关语料的搜集,我们发现一些英语禁忌词可作为程度副词出现在该逆向性搭配中,它们是damn?bloody? fucking?dead共四个。其语法化动因与人们的认知心理和语用因素相关;其语法化机制包括隐转喻认知机制和主观化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16.
动词"爱"的语义发展沿着两条路径来进行。一条是在词义层面,表层义素[+积极]的凸显使动词"爱"发生了初步语法化,但这个语法化过程没有继续下去,初步语法化的结果又重新分析为实词;另一条是在语素义层面,语法义素[-可控]的凸显使"爱"的语素义进一步虚化,语法化过程得到延续。  相似文献   
217.
通过分析河北沧州方言中"X得要死"的句法功能和语义特点,发现在河北沧州方言中"X得要死"有两种解释:一是表示生命要结束了;二是表示一种极限程度达到人们无法忍受的状态。表示第二种意义的固定格式始于明朝,其语法化过程在清朝完成。  相似文献   
218.
王静 《宜宾学院学报》2010,10(4):77-79,84
在汉语的历史长河中,“光”最初为名词,自先秦以来出现动词、形容词的词性,后到近代虚化为限定类范围副词;在语言逐渐演化过程中,其语义和句法结构的使用也产生了一系列用法。通过具体的实例从语义、句法功能及语用分析三方面来论述“光”的语法化历程。  相似文献   
219.
先秦时期“得”从及物动词转化为助动词,是“得”字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重要演变。在这一语法化过程中,“得+谓词”语境是“得”语法化的句法条件;从“行域”到“知域”的隐喻作用是重要的认知基础;在语法格式“主语+助动词+谓词”的强大类推作用下,“得”语法化为助动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