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9篇
综合类   1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语法化是人类语言发展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在当代汉语中也有语法化的现象。本文讨论以下几种语法化现象:从实词到虚词,从词组到词,从词到词缀或类词缀,从词缀到词尾。此外,我们还谈了对当代汉语语法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92.
实词虚化是语言发展中一种重要的现象。通过虚化产生的新词与源词之间一定存在时间的距离 ,其间有一个渐变的过程 ,在这一渐变过程中存在可称为“意味”的过渡态。  相似文献   
93.
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对保定方言“揍”的语义以及语法化演变路径进行分析,讨论其进入“X了”结构的动因。研究发现,“揍”具有明显的语法化路径,主要与注意力视窗的开启与变化有关。“揍”的语义经历了“打(人)”义—“做”义—“打碎”义—“把事情办砸了”(结果义凸显)—不如意语义特征。相对应的句法环境也发生了变化:用作动词,后跟指人宾语—用作动词,后跟指人、物宾语—用作动词,语义成分含有结果义—用作补语成分,凸显结果义—脱离述补结构,能产性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94.
通过介绍语言系统中的横组合关系和纵聚合关系以及与它们相关的词汇-语法概念和语法化,提出语言结构的建构是一种涉及心智的活动,是在了解语言单位具有的不同的层级意义的基础上做出的选择。  相似文献   
95.
夏邑方言语气词“来”的用法很丰富,既可以表示动作的完成、进行,状态的持续等事态变化。也可以表示强调等情态语气。本文通过历史探源和方言比较,论证了该方言语气词‘‘来’’并非其他语气词的变读.而是动词“来”的语法化,是近代汉语语气词“来”的继承和发展。同时,考察了该方言中合成语气词··子来,,跨层语法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96.
三音节状态词ABB是一种构式。这种构式的形成经历了从先秦到唐代的漫长历史时期。这种构式的产生与中国诗歌韵律、修辞有关系。ABB状态词构式组合过程中受到结构的整合影响,具体表现为进入构式的双音节复音词甚至单音节语素都被重新分析为A、BB;还有的通过移位添加或者裁减得到ABB结构。自先秦萌芽阶段,ABB就是描写事物的情状,这种构式义贯穿ABB发展的全程。唐代以后随着BB虚化程度的增强,BB出现贬义的感情色彩,元代以后ABB有强调程度的意义。  相似文献   
97.
语法化和词汇化现象是自然语言发展的结果.这两种倾向同样体现在基本的也是典型的语言结构单位——成语中.成语在发展、演变过程中,既体现了语法化倾向,也显露了词汇化趋势.成语的语法化和词汇化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98.
名词及名词性成分的语法化,指的是名词及名词性成分的语法形式和现象产生及形成过程。作为语法化的机制,重新分析和类推在语法化的过程中共同起作用,并通过隐喻和借代的方式使语法化最终得以实现。重点讨论英汉名词和名词性成分的语法化,指出英汉名词的语法化是朝量词或词缀的方向进行,而对名词性成分的语法化研究则从历时的角度出发,得出结论:名词性成分的词法与句法之间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99.
存在句是英语中的一种特殊句型,其形成具有其语言认知基础。文章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框架视角,运用语法化、象似性原则、图形—背景法则理论,在认知语言学范畴内,探析与揭示英语存在句"there-"句式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00.
“任凭”作为无条件连词在现代汉语中较为常用,已有不少学者对其开展研究。文章在综合考察各时期文献典籍的基础上,探讨“任”与“凭”的早期意义,梳理“任凭”从动词发展到连词的过程,描述其从动词发展到无条件连词的语法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