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66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47篇
教育   5999篇
科学研究   361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479篇
综合类   55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9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426篇
  2013年   419篇
  2012年   658篇
  2011年   577篇
  2010年   459篇
  2009年   439篇
  2008年   555篇
  2007年   679篇
  2006年   644篇
  2005年   546篇
  2004年   501篇
  2003年   419篇
  2002年   322篇
  2001年   229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培养读者创新精神——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的教育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探讨了创新人才成长的氛围与条件.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如何在新时期转变传统观念,在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上纳入现代教育观,配合全民族的素质教育.构建开放工作模式,以培养读创新精神为图书馆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992.
大学化精神的失落导致校园不健康的、消极的与先进化前进方向相背离的各种思想观念的滋生蔓延,极大地影响了大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和接受。要通过培育和发展大学化精神和理想性、高尚性、批判性、学术性等特质,使大学成为培养新世纪德才兼备优秀人才的阵地。  相似文献   
993.
教育传统是教育发展和现实改革的重要基础,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构成了我国教育传统的社会存在生态,血缘本位,情感机制、入世意向形成了其化精神生态;儒、佛、道三家的教育共同建构了其主体结构生态,这三个方面共同组成了一个稳定的精神流程,构造了我国教育传统的基本人生态,它以个体的生命关怀为出发点,以维护社会秩序为基本旨归,以人格陶冶为核心内容,成为我国教育传统的深层化机制,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4.
陈有才是20世纪90年代抒情创作转变的典型代表,其诗歌强烈的先锋精神与闪烁的批判锋芒,对于江淮大地民情风俗的精致表现,多样平凡的亲情抒写、本真而丰厚的诗语运用,不仅是他个人艺术寻求的结果,也示志着时代抒情诗人共同的艺术转向。  相似文献   
995.
雨果的长篇小说《海上劳工》、《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通过对自然现象、社会生活和精神意识的广泛描写与深刻揭示,显示了丰富的内容和远大的认识价值。雨果在这三部长篇巨中形象地揭示了“三种桎梏”、三种冲突,构成了冲突艺术美,给审美鉴赏以理性与感性、逻辑与经验、品味与直觉等各方面的思考和感受。本试以黑格尔的冲突美学观念,即物理或自然情况带来的冲突、自然条件产生的心灵冲突、精神差异导致的冲突,浅要地探索这三部长篇巨的冲突艺术美。  相似文献   
996.
本文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目前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采用网络协作教学模式的研究方法,以初中教学世界地理部分——国家和区域的划分中欧洲单元为实例展开实践研究。结果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素质为本的原则,使学生个性全面优化发展,学生主体参与提高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21世纪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国家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发展方向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97.
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渗透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教学过程是认知过程和情感培育过程的统一。情感培育对培养学生的情绪智力,提高学生的人素质和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智、能、情、趣均衡发展,认知、情感、意志相互促进有着重要的作用。注重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渗透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98.
本文根据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和创造性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研究了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延安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关系,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延安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提升。从而肯定了延安精神在当前的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999.
论哲学的批判与批判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哲学必须渗透或贯穿着一种批判意识和批判精神,这应是所有哲学都应具有的一个共同性特点,而哲学的批判不同于政治上的批判,哲学批判的本真底蕴是考察分析,这种考察分析是一种辩证的扬弃。哲学的批判具有观照视角上的总体性,批判向度上的多维性,深刻性和智慧性的特点,哲学的批判必须以一定的批判精神作支撑,哲学的批判精神是贯彻于哲学批判之中的灵魂,它象一种普照的光,指示着哲学批判的路标,哲学的批判既需要一定的科学精神作支撑,也需要一定的人精神作支撑。  相似文献   
1000.
柏拉图坚信,存在着一个靠感官认识的可感世界,它是意见的来源;还存在着一个理智能够认识的可知世界,它是真理的源泉。传统的西方哲学家们在这一思维范式中不断追问世界的根据,由此培育出传统西方哲学崇尚真理的理性主义精神、信仰真、善、美的超越精神、张扬独立人格和尊严的人文精神,以及用理性审察现实的现实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