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88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90篇
教育   4875篇
科学研究   428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260篇
综合类   408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8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440篇
  2013年   460篇
  2012年   513篇
  2011年   569篇
  2010年   428篇
  2009年   408篇
  2008年   394篇
  2007年   494篇
  2006年   431篇
  2005年   346篇
  2004年   301篇
  2003年   268篇
  2002年   183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 毫秒
81.
罗小芳 《柳州师专学报》2011,26(2):19-21,36
以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为指导,分析了柳宗元柳州诗歌意象的认知结构,认为柳宗元柳州诗歌主要采用了路径图式和容器图式两种意象图式类型,这与柳宗元自身的贬谪经历和滞留柳州的生活有关。赴柳诗以路径图式为主,居柳诗则容器图式、路径图式交相而出;两种图式的结合方式,承载着柳宗元贬谪柳州时痛苦、绝望的心态。  相似文献   
82.
作为社会性别中"他者"的女性,是以被扭曲的"镜像"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在主流话语的浸染下,长期以来,女性形象及认识仍存在着悖谬之处。这主要包括新时代女性的自强不息与依附传统观念之悖;女性的情感特色与缺乏创造性之悖;女性的日益增强的独立意识与自我性别的否定之悖。当代女性随着自觉性的不断提升,社会评价逐渐提高",镜像"也开始逐渐被打破。女性的社会解放与自身解放,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83.
我国古代的诗歌、绘画以及音乐舞蹈文化中有着大量的关于荷(莲)花的记载。发展到今天,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传统歌舞中,依然还保留了"采莲船"、"莲花落"、"荷花灯"等表演形式。在全国舞蹈重大赛事中,我国特设了"荷花奖"舞蹈比赛,有关荷花形象的舞蹈作品更是不胜枚举,诸如《荷花舞》、《爱莲说》、《荷花梦》、《小荷才露尖尖角》、《六月清荷》等。荷花以它的实用性走进了人们的劳动生活,同时,也凭借它清丽的色彩、优雅的风姿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荷花文化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已经成为了中国民族精神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舞蹈艺术中的荷花形象,具有优雅之形、和雅之意、清雅之韵。它是我国人们生活中雅文化的重要艺术载体之一,有着深刻的象征寓意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4.
随着计算机、网络以及图像处理、传输技术的发展,对于低成本的图像采集模块在监控系统中是很受欢迎的。通过采用嵌入式处理器LPC2478为核心,配上图像传感器OV7670来实现图像的采集、处理以及传输,由此设计出适合于要求小体积和低成本的嵌入式监控系统中所需要的图像采集模块.  相似文献   
85.
客家妇女的形象历来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赞赏。列女,作为封建社会中妇女的楷模,则集中、典型地体现了客家妇女的传统美德。本文着重考察乾隆《汀州府志》中的《列女传》,试图从列女这一特殊女性群体视角来加深对客家妇女形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86.
柳下惠的形象随着历史的推移而演变,不断得到丰富发展,并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典范。这既有其历史原因,也体现了古人对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追求。  相似文献   
87.
以"天府"作为区域文化形象概念,其内涵随着社会发展应予以丰富和发展,才能适应时代需要。结合历史和当代人对"天府"内涵的认识,作为世人向往的地方,"天府"象征着"富庶、兴旺、和谐、智慧、美丽、幸福"。按照"天府"内涵的六大要素,四川在古史神话、历史文明与现实世界三个层面形成了形象叠加,"天府"既是古今四川的区域文化形象,也舍四川莫属!  相似文献   
88.
花山崖壁画的绘画造型构图、色彩所表现的内容和形式一方面来自原始宗教、原始巫术构成因素,另一方面来自原始社会、原始文化的构成因素,从而以原始艺术的符号化形式承载壮族先民的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表达了他们具有强烈的实用功利目的性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呈现出他们的生存、存在、生活状态及其发展历史,具有艺术人类学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9.
运用形象学相关理论对日剧《月之恋人》中的中国人形象进行了解读,结合社会文化背景分析了作为“他者”的中国人形象:中国社会中的民众群体形象、中国女性形象、在日中国人的形象;同时对注视者日本的“自我”形象也进行了阐释。认为该剧较为客观理性地塑造了中国人的形象,辩证地处理了“他者”与“自我”的关系。  相似文献   
90.
"十七年诗歌"中的"工农兵"意象是一种"吊诡"的形象符号,一方面它以"完型化"形象符号照亮新的"民族国家精神",另一方面又遮蔽了"真实"世界里"工农大众"精神形态的复杂性;一方面它确证和巩固了新的民族国家的"合法性",另一方面又使诗歌陷入"公式化"的俗套而诗人则成为符号"软暴力"的对象;一方面它让"工农大众"在虚拟镜像中获得"翻身做主人"的政治文化快感,另一方面又使他们在符号的迷狂中丧失精神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