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89篇
科学研究   17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4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01.
教育和宗教具有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宗教情怀就是一个非宗教信徒,并非出自宗教信仰的原因,而对宗教精神和情感的理解、认同,甚至将这种精神、情感作为精神动力。它的内涵至少包括敬畏、博爱、精进等元素。宗教情怀是一个智慧型教师应该具有的质素,也是教育智慧的必备要件。  相似文献   
602.
劳伦斯的小说创作蕴含着深沉的忧患意识和执着的拯救情怀。劳伦斯的忧患意识源自于现代机械文明对自然的破坏、对人性本质异化而产生的对人类生存状态的的忧思。而构建男女两性之间的和谐性爱关系则是作者拯救世人于苦难中的法宝,这一独特的拯救方式则是基于他崇高的生活激情(信念)和他那张扬人性的血性哲学观。  相似文献   
603.
《伤逝》及涓生形象审美效果的复杂性,从叙事角度看,主要源自于故事内叙述者可信度的不确定。而内心透视这一叙事技巧的运用,则为该文本涓生形象的审美提供了某种倾向性。且这种倾向性的内涵丰富,包蕴着复杂与矛盾。  相似文献   
604.
中晚明是中国历史上独放异彩的时代.中晚明的哲学文化思潮发生了重大变化.王阳明的"心即理"的哲学命题在客观上是对"理"的世界的动摇和革命.王艮、李贄、颜钧、罗汝芳、何心隐等一大批人肯定人性、人情的价值,反对程朱理学、禁欲主义.与哲学思想界的这一思潮相适应,戏曲小说界涌起一股写情浪潮,作家们张扬情的价值,一大批反映男女情爱的作品应运而生.纵观中晚明戏曲小说史,其主流就是写情浪潮的涌起和衰退史.  相似文献   
605.
黄峨在其夫杨慎被谪戍云南后,写了许多寄夫、思夫的诗歌散曲等,都颇受人们喜爱;而这首《寄外》诗更被誉为情真意挚、悱恻凄怨,用典贴切、袭旧弥新,词句工整而奇、深僻而丽,而且意深格奇,更广被传诵。  相似文献   
606.
中国文化传统的个性特征主要可以概括为“重感情、尚人伦、崇道德、尊祖宗”。它对我们现在既有正面影响 ,也有负面影响。我们研究中国文化传统 ,要兴文化传统中的精华之利以除市场经济之弊 ;兴市场经济之利以除文化传统中的糟粕之弊 ,从而 ,更进一步兴市场经济之利  相似文献   
607.
学是一种充满灵性与个性的东西,每个人都有与别人相似相通的认识、表述或技巧,也有别人所不可企及和无法取代的独特感受、体验和风格,莫言的小说就是一个绝好的例证。同样是借鉴学习魔幻现实主义的一些技巧,莫言的小说却“魔幻”得独具一格,它们既不像贾平凹的小说在鬼神精怪的叙述中获得魔幻。也不像扎西迭娃的小说在神秘的宗教事象中营构魔幻,而是借助奇异的感觉描写来取得魔幻的效果,他的带魔幻色彩的小说可以说是一种源自丛生感觉的“感觉魔幻小说”。  相似文献   
608.
王宣的诗文紧扣时代脉搏,贴近人民生活,充满着真情与道义;深刻地理性思考,哲理性寓于字里行间;高擎信仰的大旗,净化人类的心灵,提升人类的素质.  相似文献   
609.
南豫见20世纪90年代的小说创作处于高潮。他的作品中有一种割舍不了的乡土情结,这不仅仅是游子对故乡情感记忆的摭拾,更是一种价值意向的定性选择。同时,他不再追求故事情节的离奇生动,开始向人的情感世界和精神深层推进,着力通过命运展示心灵,并能从文化上关注生存,表现生活,实现对民生、对社会的关怀。洋溢在其作品中绚丽凝重的悲剧意蕴,体现了作家对生活积极介入的姿态、坚定的人文主义立场和不向任何异化力量低头、妥协、退让的意志品质。总之,真挚的激情贯注使他的作品具有了很强的感染力,而冷峻的批判与审视又使他的小说具有深层的穿透力和震撼人心的艺术冲击力。  相似文献   
610.
在1941年至1945年这一独特的历史时期,上海出现了一批颇具轰动效应的作家与作品,以往对这类作家作品的研究,存在着概念模糊,命名无序以及格局分散等偏颇之外,为此,有必要从整体的角度对这一学现象进行再定义和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