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04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108篇
教育   6963篇
科学研究   626篇
各国文化   34篇
体育   1060篇
综合类   902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20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218篇
  2014年   666篇
  2013年   642篇
  2012年   828篇
  2011年   842篇
  2010年   645篇
  2009年   554篇
  2008年   682篇
  2007年   767篇
  2006年   773篇
  2005年   572篇
  2004年   499篇
  2003年   449篇
  2002年   328篇
  2001年   269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伤逝》和《沉沦》同为“五四”时代表现青年知识分子爱情悲剧和人生悲剧的重要作品,带有作家强烈的自传色彩,但由于鲁迅和郁达夫各自独特的生活道路和创作个性,《伤逝》和《沉沦》在表现爱情这一共同主题的时候分别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作为一个现实主义作家,鲁迅更多的是通过青年知识分子的爱情婚姻悲剧探索更为深广的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尤其是在混沌初开的社会氛围中新觉醒的知识女性的命运和悲剧,表现出忧愤深广的时代忧患。而浪漫主义作家郁达夫则在《沉沦》中尽情宣泄灵与肉的冲突,即性的要求和这一要求得不到满足的苦闷,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的色彩。《伤逝》和《沉沦》分别体现了鲁迅和郁达夫在不同角度和层面所进行的人生、人性开掘,均具有惊世骇俗的悲剧力量。  相似文献   
992.
关于中国保险市场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9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中国保险业进入了快速、持续增长时期,无论在保费收入、保险公司数量、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保险中介机构数量、险种、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等方面还是在保险法规与监管制度建设方面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一些制约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的现象和因素也逐渐暴露、积累。本文旨在对这些现象、因素进行分析,寻找解决方法,以促进中国保险业能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3.
从实践要求和理论品性来看,一种完整的环境伦理学理论必然包含着一种关于人生观的理解。本文主要探讨罗尔斯顿环境伦理理论和深生态学关于人生观的主张与见解, 从而指出环境伦理学理论包含着一种“生态化”人生观。相对于现代社会盛行的人生观来说, “生态化”人生观是基于人生之生命层面的,尊重自然的,后物质主义的人生观。它作为一种新的人生观理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4.
This comparative small‐scale (Swedish and Polish sample) longitudinal qualitative study investigates political science students' conceptions of their studies, their future profession and their workplace learning. The students (10 in Sweden and 11 in Poland) were interviewed twice, first when they were at the end of their studies and a second time when they had worked for approximately one year. The questions asked were designed to try to understand the transition from higher education to work lif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y bring with them a set of academic generic skills from their education when they enter working life. Furthermore, the students in the two countries have very different perceptions of the subject Political Science, and the expectations they have regarding their studies and future working life also differ considerably.  相似文献   
995.
As we mark the publication of the 35th issue of the British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Peter Mittler, Emeritus Professor of Special Needs Educat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looks into the future and asks a series of challenging questions: What kind of a future do we want to see for a baby born with a significant disability today? What changes will be needed in society and in our schools both for the child and for the family? What reforms might this year's newly qualified staff bring about in our schools and services and in society as a whole by the time they retire in the 2040s? Professor Mittler proposes that the time is ripe to take advantage of new international and national opportunities to lay the foundations for a society that fully includes disabled people and safeguards their basic human rights. He argues that each one of us can help to determine the values and priorities of the society in which today's baby will grow up and suggests that the Make Poverty History movement has provided powerful evidence that the voice of ordinary citizens can shape policies and set priorities. He encourages us all to think globally and to act locally on a host of issues, including supporting families, planning for transition, promoting quality of lif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challenging inequality.  相似文献   
996.
“生命课堂”理论价值与实践路径的探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教学功能与形式从"知识课堂"到"智能课堂"再到"生命课堂",不仅反映了教育哲学观的变迁,也反映了课堂教学实际的迫切呼声和师生生命发展的主体需要。"生命课堂"与其他课堂教学形式相比有其自身的显著特征,它的构建要以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活动为主线来进行。  相似文献   
997.
五代时期,偏安一隅的南唐在近40年的时间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其词之成就既引人注目,诗之成就又不容忽视。南唐诗歌带有“闲情”特征:崇“儒”重“雅”的社会风气中孕育“闲情”,诗人在“隐逸”之尚中抒发着闲情,“闲情”在南唐诗人频繁的酬唱应答中得到挥洒。南唐诗歌的“闲情”特征自有其审美价值,它是人类性情的一部分。南唐诗歌中的“闲情”还是唐宋文学流变中从“绮思艳情”到“闲情逸致”转化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998.
都市生活中的消费主义话语,赋予了都市小说家独特的表现都市生活的精神立场。他们或理性地审视都市生活,书写物质之于精神的影响;或基于时尚的认同,制造中产阶级生活的幻象。这些共同构成了中国现当代都市小说中"心灵的失衡"、"白领的摹写"、"身体的景观"等消费主义的都市文学景象。  相似文献   
999.
朝圣与旅游的文化人类学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靓圣和旅游都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有异于人类日常生活的另一种“生活方式”。我们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透析朝圣和旅游的关系:“朝圣”是宗教意义上的精神文化之旅,而旅游则是一种现代精神文化的“朝圣”。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必须高度关注人类的精神需求与文化体验。  相似文献   
1000.
马克思的伦理思想在伦理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转折意义,分析和理解这种转折意义应从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目标指向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意义上来进行。将人的完善、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进步这三者统一起来,是马克思伦理道德观念展示的宏阔背景或根本内涵。而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克服道德说教,都是符合马克思的道德思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