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1篇
教育   6篇
体育   84篇
综合类   26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通过监测备战全国第十届运动会的吉林省6名女子运动员赛前集训期的身体机能的变化,拟为女子马拉松队的赛前集训期间合理安排训练负荷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女子马拉松队赛前集训期间的身体机能变化规律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2.
优秀马拉松运动员心电图波形与生化异常指标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监测优秀男子马拉松运动员在冬训期一次大运动强度训练和一次大运动量训练前后肌酸激酶、血尿素的异常指标和心电图波形的变化,探讨生化异常指标与心电图波形变化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马拉松运动员提供更合理的心电监控模式。  相似文献   
73.
马拉松作为持续时间较长、强度较高的耐力运动,对心脏的影响是利大还是弊多,对马拉松参赛选手心脏产生哪些生理适应,又对心脏健康存在哪些潜在风险,经常困扰着运动医学研究者和马拉松参赛者。依据目前的国内外研究,全面综述分析了马拉松对心脏各腔室以及冠状动脉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深入探讨了马拉松与心肌损伤标志物、心律失常、心肌纤维化和心脏猝死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1)马拉松会引起心脏发生离心性肥大,心房和心室腔体积均会增大,提升心脏功能。一次马拉松运动后,心房和左右心室收缩与舒张功能均出现了短暂性的下降,舒张功能下降更明显,这是心脏的一种生理适应,数周内可恢复至正常水平;2)尽管马拉松与冠状动脉风险之间的关系仍存在争议,但与同龄和相同心血管风险因素的对照人群相比,马拉松运动员仍具有较低的冠状动脉斑块形成风险;3)马拉松诱导的循环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升高是可逆的,是对剧烈运动的一种暂时生理性应激反应;4)马拉松运动猝死的风险较低,多数马拉松猝死的发生和参赛者遗传的显性或隐性心脏疾病有关。为预防赛场心血管意外,应该建立马拉松赛场心血管意外的预防体系,包括赛前心血管风险评估和筛查程序、增加并合理布置赛中救助力量。  相似文献   
74.
定量研究马拉松赛事"四力"传播效应对马拉松赛事核心竞争力的影响,为马拉松赛事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及相关数据。构建了"四力"传播效应4个维度对马拉松赛事核心竞争力的影响模型,选取105个马拉松赛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验证了"四力"传播效应4个维度正向影响赛事核心竞争力,正向影响赛事专业度、辨识度、认可度,相关理论模型具有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每变动一个单位,马拉松核心竞争力相应变动8.044、36.0332、26.014、17.359个单位。其中,公信力对马拉松赛事专业度拉动最为显著,公信力每变动一个单位,专业度会相应变动23.43个单位;公信力和引导力对赛事辨识度的拉动效应显著,均在4个单位以上;影响力、公信力和引导力对马拉松赛事认可度的拉动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75.
运用SWOT分析法,对冰雪马拉松项目在我国推广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优势在于依托"马拉松热",形成赛事成熟机制,体育+旅游+文化形成品牌特色;劣势在于参赛者健身常识不足、赛事医疗急救缺位,地域性、季节性因素限制赛事发展;机遇在于冰雪体育备受青睐,冬奥会背景下体育政策红利;挑战在于项目起步阶段群众基础薄弱,同类项目的竞争。对此,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我国冰雪马拉松推广策略:融合地域特色,丰富文化内涵;提升安全系数,安全防控到位;扩大资金来源,加快赛事市场化;打破地域季节限制,推进北冰南展西扩。  相似文献   
76.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对2019年农村马拉松赛事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农村马拉松赛事以独有的特征正向驱于成熟的方向发展,但存在功能定位不明确,组织制度欠缺,运行不规范,赛事数量、资金不足等问题,是制约其开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提出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赛事组织建设,推动马拉松赛事与乡村文化融合,加强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等对策,为农村马拉松赛事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7.
从理念层面、组织层面、实践层面对国际国内马拉松赛事进行阐述,对上海国际马拉松赛推广中存在的不足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发展优势和推广策略等方面探究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8.
In order to assess the possible occurrence of acute haemolysis with prolonged exertion, serum haptoglobin levels were determined from venous blood samples collected from eight male runners immediately preceding (PreRH), immediately following (PRH1), and 6 h following (PRH2) completion of a marathon road race. The subjects’ mean age, percentage of body fat, and maximum oxygen uptake (VO2max) were 46 ± 9 years, 12.1 ± 3.4% and 54.9 ± 8.4 ml kg‐1 min‐1, respectively. The mean race finish time for the subjects was 3:35 ± O: 18 h:min. The PreRH, PRH1 and PRH2 averaged 129 ± 18, 97 ± 48 and 86 ± 35 mg dl‐1 respectiv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32.5 mg dl‐1 between PreRH versus PRH1 and –42.5 mg dl‐1 between PreRH versus PRH2 were fou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RH1 and PRH2 of –10.6 mg dl‐1 was not significant.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decreases in serum haptoglobin and VO2max or race finish time. The data suggest the occurrence of an acute haemolysis with performance of the marathon road race.  相似文献   
79.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马拉松成为现象级事件并非偶然,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马拉松现象蕴含唯物辩证法所总结的发展普遍性与统一性原理、量变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和内因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等事物发展规律,沿着产生、发展与未来的逻辑主线,在漫长且充满文化底蕴的发展史中孕育、发展、演变。该文运用了唯物辩证法原理分析现实问题,以马拉松开端之思为起点探讨马拉松现象产生的必然,通过对马拉松现象的发展方向、发展状态和发展动力的全面阐释与解读,进一步厘清马拉松事件发展的历程。研究以国际化前瞻性视角重新审视我国现已出现的政策加码、场景革命、跨界融合、资本投入等全新市场环境后,对即将到来的服务型市场、互联网4.0时代、文化全融入时代以及资本回冷时期等新市场、新形势、新常态进行充分展望,以期有效应对我国马拉松运动的未来发展,为我国马拉松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0.
马拉松运动的良性健康发展,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全民健康,建设健康中国,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推动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宣传城市形象,扩大城市影响力。文章结合文化价值融合相关理论,从经济学、社会学等不同层面,分析了目前马拉松“感性”火爆的内在原因,探讨了马拉松应有的“理性”内涵,即马拉松文化与本地文化共通,马拉松自身价值与人和城市发展价值的融合,科学健康理念的普及和平等公平体育环境的塑造,并提出了促进马拉松“理性”健康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