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348篇
科学研究   1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22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成语是现代汉语中遗留的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古代汉语特有的语音现象、文字现象、语法现象,以及汉语古词义现象,都可以在成语中找到它们的影子。了解这些现象对于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成语,以及加深对古代汉语的学习和理解,都是极有帮助的,而这些现象,归根结底体现在成语的古词义上。  相似文献   
72.
在部分英语方言中出现的某些双情态动词结构中,情态语义发生了分化,获得重新调配:第一情态动词主要承载"推测"意义,主现化程度更加深化;第二情态动词主要传达其他一些"非推测"意义.本文在对其结构特征和情态意义表达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语法化的运行机制以及与语法化动因密切联系的"主观化"概念,揭示双情态动词结构语法化倾向。  相似文献   
73.
试论篮球意识的培养与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篮球意识是运动员对篮球运动基本规律的认识和运用,它的取得是经过较系统的、科学的、有目的的训练而逐步建立起来的。篮球意识的培养与训练一直是篮球运动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提高篮球运动水平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4.
Abstract

This study employs the theory of “media logic” and the method of hermeneutical criticism to demonstrate some effects of a major social institution, television, on the “text” of experiencing spectator sports. 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medium of television makes spectator sports into an experience which incorporates narrative, intimacy, commodification, and rigid time segmentation. The conventions imposed by television on spectator sports are presented here as powerfully affecting the meanings which televised sports have for their audiences.  相似文献   
75.
单音音译词来自于单音音译和多音音译缩略。这些词可以构成汉英、英英复合词、附加式合成词和新句法结构,并在一定条件下自由运用,以适应汉语发展需要。单音音译词构词能力的拓展,导致其语义发生泛化,甚至完全虚化成为词缀。  相似文献   
76.
隐喻可以表达态度,或抒发情感或判断品性或鉴赏事物。评价理论认为隐喻式的体现属于态度意义体现方式中的激引。隐喻实例分析表明可以依据隐喻中是否含有评价性词汇将激引式体现继续分为显性激引和隐性激引两种。同时,根据评价词汇在隐喻中的位置,可以将显性激引分为本体式、喻体式、喻底式和框架式显性激引;根据隐喻中喻体辞态度意义的明晰程度将隐性激引分为暗态式和中性式。  相似文献   
77.
《毛诗郑笺平议》是章黄学术继承者、我国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黄焯的一部《诗经》训诂著作,是对东汉学者郑玄的《毛诗传笺》与《毛诗谱》作考订和评议,全书十卷。黄焯出身经学世家,国学基础深厚,自称"毛氏佞臣",笃信《传》、《序》,故本篇小文章将从训诂方法之因声求义进行释例描写,以展示黄焯征引诸家之说以申毛斥郑的训诂特色与成就。  相似文献   
78.
刘再复先生给今年即将再版的梁归智的《红学泰斗周汝昌传》作序,他的题目直言"周汝昌是中国文学第一天才的旷世知音"。刘先生的"首先如此肯定曹雪芹的无比崇高地位的是周汝昌先生"的论断是错误的。纵观周汝昌研红的一生及成果只能证明他"根本不懂《红楼梦》",在《红楼梦》研究上他一生都是在证假为真,都是在曲解、颠覆《红楼梦》的思想内容、艺术构思。周汝昌其实不是考证派,而是典型的索隐派;他的一切所谓的考证,其实都打着索隐派的烙印,他也把自己定位为索隐派。他的索隐其实都是脱离了文本的"悟证",是猜笨谜,乱索隐。因此,他绝对不能被称为中国文学第一天才曹雪芹的旷世知音。  相似文献   
79.
隐喻从语言层次上可以分为日常生活中的常规隐喻和文学作品的诗性隐喻.布莱克的"The Tiger"一诗的隐喻历来被津津乐道,文章旨在用诗性隐喻来解读"老虎"一词的多重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80.
自古中国春节的名称纷繁,表明这一民俗节日的源远流长及其所隐含的文化内涵的深广。门神、春联、雄鸡、红钱、福字等门饰,作为纳吉迎祥的新岁节物各有由来,其本身往往就是民间所用的祥物,并具有特定的岁时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