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01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180篇
教育   9317篇
科学研究   970篇
各国文化   20篇
体育   1125篇
综合类   943篇
文化理论   25篇
信息传播   36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71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310篇
  2014年   799篇
  2013年   623篇
  2012年   1012篇
  2011年   1087篇
  2010年   791篇
  2009年   700篇
  2008年   824篇
  2007年   1025篇
  2006年   954篇
  2005年   856篇
  2004年   840篇
  2003年   729篇
  2002年   595篇
  2001年   462篇
  2000年   248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0 毫秒
71.
陶孟和是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社会学家和教育学家,十分重视教育与社会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陶孟和对中国近代大学教育的认识和改革建议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以社会情形变化为基础,以适应社会需求为核心,从而形成他颇具特色且比较系统的大学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72.
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视野下的现代学校制度变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社会阶层与教育获得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由于社会分层、社会流动以及家庭结构的变迁,导致人们之间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的差别日益扩大,从而使教育不平等问题愈加凸显。在某种程度上,一个好的学校制度能够降低出身的不平等或者降低家庭背景的重要性,因此,当今学校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弥补人们之间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方面的差异,即通过建立“公平教室”、创建“功能共同体”、改革考试制度等,以促进教育平等。  相似文献   
73.
张之洞把兴学育才作为强国安邦的重大举措,一生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改造旧式书院、创设各类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构建中国近代教育体制,开我国近代教育之先河。他不仅是中国近代的大教育家,而且同时堪称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  相似文献   
74.
城市化水平的聚类和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聚类分析模型和因子分析方法,对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在10个经济指标变量上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分析,从量和质的角度综合评价了各城市的城市化的水平。  相似文献   
75.
通过构建城市金融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统计方法对福建省九个城市金融竞争力进行了评估和简要分析,最后对提升莆田城市金融竞争力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6.
本文重点探讨了日本随笔对于中国现代散文两条路径的影响,一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平和冲淡的美文走向,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匕首”“投枪”式的杂文体式。通过日本随笔对中国现代散文影响的考察,凸显了日本随笔在世界散文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77.
教学机器人在现代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结合现代实验教学的特点,通过分析开展教学机器人教学的重要性,阐述其在现代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8.
本文提出了城市系统控制论,阐述了探索这一科学领域对我国城市改革开放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建议在我国成立相应的学术机构,以促进我国的城建事业。  相似文献   
79.
德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发展是从大学的革新开发的,各种专门学院是在大学教育发展到一定阶级后才得到显的发展。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从专门教育的兴起开始的,大学建立后大学教育成了高等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两国在发展近代高等教育过程中所走的道路,所采取的政策,既存在着某些差别,又有一些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80.
试论现代教学价值观下的新型师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关系是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石,在师生关系中蕴含着教学价值观。当今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教学价值观在发生着变化,时代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互敬、和谐是新型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过程中,教师应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