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1.
基于方法-目的链理论(MEC)探索大学生户外休闲登山的体验价值,并建立其在“属性-结果-价值”上的关系链结。采用阶梯访谈法对58名大学生户外登山者进行访谈,并运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绘制阶层价值图。结果发现:(1)大学生休闲登山者体验价值的来源较为多元,不仅追求积极生活、自我实现和强健身心3项个人价值,还重视团队协作和环境伦理两项社会价值;(2)大学生休闲登山者在追求最终价值时,体验到的结果除了运动健身和增进友情之外,还包括正面情绪、感悟自然、压力调适和挑战锤炼等心理性结果;(3)大学生休闲登山者重视壮丽风景、体能活动、步道特性、人际交往等属性,并成为其获得生理、心理、社交等多元结果的来源。  相似文献   
12.
运用闭目单足站立、平衡木行走和改良Wolfson测试前后三种方法,对64名采用登山运动处方坚持锻炼2年的老年人的平衡能力进行测试,并与采用该运动处方锻炼前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锻炼后闭目单足站立、平衡木行走指标均非常显著优于锻炼前(P〈0.01),改良Wolfson测试前后指标较锻炼前有所提高,但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坚持科学的登山运动锻炼能提高老年人的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全面调查和整理四川省山地户外运动近10年来山难事故的基础上,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客观地分析山地户外运动山难事故,并对四川省山地户外运动山难的特点和原因进行了深度解析,找出山难事故发生的具体事故原因,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和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建议和防范措施,以保障四川省山地户外运动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4.
登山锻炼作为当下较为流行的户外有氧健身运动,其健康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选取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岳南路小学三年级113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6名同学,对照组57名同学。对实验组进行为期一学年,每周两次的登山训练,对照组则进行常规体育课锻炼。一学年后比较分析两组学生各身体指标的变化及差异,探析登山锻炼对小学三年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研究表明,登山锻炼对于改善和提高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心肺功能有明显作用,对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身体形态、速度素质也能带来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湖南郴州、吉首两地城区群众性登山的现状作为研究对象,解析我国群众性登山运动日渐升温的原因。结果显示:效费比高、锻炼者无需运动技能、受工作时间、气候、场地影响小、无需结伴也能进行以及锻炼场所空气清新是群众性登山运动日渐被大众接收的原因。对以山为主体的风景区、公园实施年卡制有利于解决登山运动辐射范围小的弱点,并有利于体育弱势群体向体育人口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As mountaineering was a non-Olympic sport and of no military relevance, it did not obtain any support of the socialist state. Consequently, it was very difficult for the mountaineers to obtain visas and financial or material resources. Invitations from the Soviet Union (SU), well-paid side jobs and self-made equipment were just some of the things necessary to be able to get into the highlands. From the end of the 1970s the emerging ‘hippie-generation’ brought new life into the scene of traditional alpinists. These young people travelled into the Soviet Union with the help of a so-called ‘Transitvisum’. They stayed in the SU illegally for several weeks or even months, always being weary of the police. Not having much financial possibilities, they travelled mostly by train or by hitchhiking and thus got into close contact with the Soviet people. Due to their experiences the alpinists were able to distance themselves from the official socialist discourse in the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 (GDR) and to realise the possibility of liberty. They can be considered as an avant-garde of the massive exoduses or escapes of thousands of GDR citizens in 1989 through one or more eastern countries which initiated the collapse of the GDR.  相似文献   
17.
姚路嘉  曹莉 《中国体育科技》2020,(4):77-80,F0003
齐鲁登山活动是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事项和历史文化遗产,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探究齐鲁登山活动的历史发展脉络和蕴含的齐鲁文化特色,并结合当前山东登山行业发展,分析齐鲁登山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研究认为,古代齐鲁登山活动孕育于“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儒家审美观念中,汉末魏晋时期,社会环境的变迁和山水审美哲学的积累催生出山水游览,在唐宋获得进一步发展,使得登山活动开始逐步拥有了独立的价值。明清时代随着崇山文化的下移,齐鲁登山活动更趋娱乐化、世俗化和专门化,出现了围绕登山进行的各种商业经营和文化创作。研究认为,齐鲁登山活动的世俗化取向、刚健奋发的攀登精神与重民贵生、求新进取的齐鲁文化传统息息相关。齐鲁登山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其传承提倡的“仁智之乐”,为当代山岳旅游与登山户外运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价值导向,同时齐鲁登山活动在历史发展中已然将山岳营造成为承载康养休闲、文旅观光、节庆赛会等多重文化意象的空间,这将为新时期登山业实现转型发展提供良好的依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