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7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3篇
教育   109篇
科学研究   18篇
体育   839篇
综合类   30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anti-hypertrophic potential of the aqueous extract of Enicostemma littorale (E. littorale) against isoproterenol induced cardiac hypertrophic rat models (male albino Wistar rats) through biochemical investigations. Aqueous extract of E. littorale known for various beneficial properties was administered (100 mg/kg, 12 days, oral) to isoproterenol (ISO) induced cardiac hypertrophic rats (low ISO—60 mg/kg, 12 days and high ISO—100 mg/kg, 12 days, subcutaneous) and were compared with group that was treated with the reference drug, Losartan (10 mg kg, administered for 12 days, oral). The anti-hypertrophic effect of E. littorale was evaluated by analysing the morphometric indices of the heart, ECG tracings, changes in blood biochemical parameters viz., serum glucose, serum total protein, serum albumin, lipid profile, cardiac specific enzymes (SGOT, SGPT and LDH) and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of the heart tissue. The results fundamentally revealed that the plant extract efficiently ameliorated cardiac hypertrophy induced by ISO injected in experimental rats. The outcomes of biochemical investigations of this study highlight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hypertrophic β-adrenergic receptor signalling (β-AR) and the 5′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coactivator 1-alpha (PGC-1α) axis in the metabolism of cardiac fibrosis and hypertrophy. This β-AR/AMPK-PGC1α signalling stem can serve as a key target in ameliorating cardiac hypertrophy through focus on its principal regulators. To add, we also propose that the glycoside, swertiamarin present in this plant with the reported anti-fibrotic potential in liver can be further isolated and evaluated for its anti-hypertrophic potential to treat cardiac hypertrophy.  相似文献   
102.
排球运动是一项对抗性强、争夺激烈的间歇式集体运动项目.结合排球运动的特点,运用文献资料法,从肌肉系统、氧运输系统、能量供应系统、神经系统以及运动负荷等方面对现代排球运动进行生理学研究探讨,为运动选材和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3.
本文对体育系本科265名学生在田径六项考试期间受伤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损伤人数60人,且多为急性损伤。标枪、跨栏、跳远等项目受伤率较高.鉴于以上情况,笔者提出预防措施与建议,以免影响学生成绩和身体损伤。  相似文献   
104.
骨胳肌在乳酸生成和清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骨胳肌与乳酸代谢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多重要进展。论述了不同强度运动时骨胳肌乳酸的生成及不同肌纤维清除乳酸的途径。以往认为骨胳肌无糖异生作用,但现在研究认为骨胳肌肌纤维具有糖异生作用。  相似文献   
105.
时值测量法在运动生理学和临床诊断上常用来衡量神经肌肉兴奋性的客观指标和评定运动员的训练程度 ,通常组织的兴奋性越高 ,它的时值就越短。为此 ,时值测量法在运动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6.
不同强度的减量训练对大鼠骨骼肌供能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减量训练对骨骼肌供能系统的影响.将成年S.D雄性大鼠52只,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NC,16只)和快速力量训练组(PT-Power training,36只).快速力量训练6周后,PT组又分为训练对照组(PTC,12只)、减量训练1组(PTT1,12只)和减量训练2组(PTT2,12只),PTC组继续原训练,PTT1组和PTT2组进行6周减量训练,最后对左侧后腿腓肠肌进行组织化学实验,观察减少不同的训练强度对大鼠骨骼肌能量供应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原训练强度的80%减量训练主要影响了机体的磷酸原供能系统,使其能力有所降低,而有氧代谢能力得到改善;以原训练强度的50%减量训练使原有的训练效果丧失,肌肉的无氧供能能力明显减弱,有氧供能比例明显加大.  相似文献   
107.
肌力训练生物学基础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肌力训练是现代训练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于体能训练,尤其是力量素质的训练投入了很多心血,从宏观的设计训练计划到微观的分子生物学理论,力量训练的研究不断深入.综观20世纪体育理论的发展,生物学知识为整个运动训练提供了微观领域的理论基础.基于近5年来关于肌肉力量训练的部分文献资料,分别从生理学、解剖学、生物化学、生物力学等学科角度,探讨肌肉力量训练的生物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改进非稳态sEMG信号的分析方法,探讨动态肌肉疲劳表面肌电信号变化特征。方法:12名男性被试进行40次180°/sec肘关节等速屈伸运动,记录肱二头肌sEMG信号,将主动收缩期和拮抗收缩期信号进行分离和重组处理,计算并观察未处理前原始信号、处理后主动收缩期及拮抗收缩期信号的线性指标AEMG、MPF和非线性指标C(n)、DET%变化。结果:处理后的sEMG信号基本符合稳态信号的特征;处理后主动收缩期sEMG信号指标MPF、C(n)和DET%与屈肘峰力矩之间的相关性较之处理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DET%与屈肘峰力矩相关的增加非常显著;主动收缩期和拮抗收缩期MPF、C(n)与DET%变化趋势一致,肱二头肌作为主动肌收缩时sEMG信号的C(n)较低,而作为拮抗肌收缩时C(n)则较高。结论:传统对静态sEMG信号进行连续分析的方法不适于动态sEMG信号。对动态sEMG信号进行适当的分离组合处理,可获得更为准确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09.
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关于高原训练以及各种模拟高原训练对骨骼肌毛细血管、骨骼肌酶、骨骼肌蛋白质和糖原、骨骼肌抗氧化能力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科学的高原训练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10.
交变负荷训练法对肌肉力量训练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自制振动台为干预手段,对下肢肌肉进行力量交变负荷力量训练,研究交变负荷力量训练对肌肉力量增长效果的影响。方法:将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男子跳远运动员10名,随机分为“交变负荷训练组”和“传统力量训练组”,两组共接受8周训练,每周3次,实验前后一周内利用测力台和B iodex对原地纵跳能力和下肢三大关节屈伸肌肌群的一般、快速力量和缓冲力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振动刺激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受试者的原地纵跳能力,下肢三大关节屈伸肌肌群的一般、快速力量和缓冲能力,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交变负荷力量训练法能有效地提高肌肉力量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