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50篇
  免费   190篇
  国内免费   197篇
教育   3105篇
科学研究   1375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925篇
综合类   520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0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181篇
  2014年   367篇
  2013年   378篇
  2012年   435篇
  2011年   510篇
  2010年   373篇
  2009年   362篇
  2008年   429篇
  2007年   480篇
  2006年   440篇
  2005年   380篇
  2004年   288篇
  2003年   228篇
  2002年   198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公司治理与财务困境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善东  杨淑娥 《预测》2007,26(2):63-67
本文在分别借助因子分析和非参数检验方法对公司财务指标和治理因素进行统计处理的基础上,构造并实证检验了用于预测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两大模型,即仅是包含财务信息与融合财务信息和公司治理因素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实证结果表明,作为通过了非参数检验的公司治理因素之关键特征变量——第一大股东派出董事比例,不但与公司发生财务困境的概率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且能够显著提高包含该变量的预测模型的回判和预测准确率。因此,公司治理信息应当是利于预测我国上市公司是否可能发生财务困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2.
唐建荣  杜聪  李晓静 《软科学》2016,(11):10-14
基于2005~2013年中国物流产业省际面板数据和资源因素约束条件,采用GML指数方法,对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驱动源泉、时序变化和空间分布进行实证分析,并判别了技术创新者。研究结果表明: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0.5%,远低于传统增长速率6.5%;技术进步是推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动力不足;各地区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差异较大;技术创新者大多分布在东部地区。最后,提出了提升物流业经济增长质量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3.
政府网站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及优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印生  龙多  李宁  颜辉 《现代情报》2006,26(8):58-62
通过对国内外政府网站的比较,提出了影响政府网站绩效优化的25个主要影响因素,并利用DEMATEL方法计算获得的原因度和中心度的数值辨识得到影响政府网站的主要因素为在线咨询、网站维护、信息服务、采购公开、财政公开、信息整合等,并根据主要因素提出了政府网站绩效优化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4.
员工离职倾向影响因素的多变量分析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出测度员工工作态度的四个主要因子。然后,采用多元相关分析法,探讨这四个因子与员工离职倾向的相关关系,找出引起员工离职倾向的关键因素。以此为基础,本文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和交叉分析法,比较了西安地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中员工的离职倾向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状况。  相似文献   
145.
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与决定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因素可分为影响性因素和决定性因素两大类,分别来自环境、资源、管理以及核心能力四个方面,其中,环境是影响性因素,资源、管理、核心能力是决定性因素。环境、资源加上管理因素的作用,企业可能在产品层次上实行差异化战略,而资源、管理加上核心能力因素的作用,企业就可能在知识体系层次上实行差异化战略。  相似文献   
146.
因子分析在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中的运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万建强  文洲 《预测》2001,20(5):39-42
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评价要求客观、公正,然而现实中多采用主观赋权法进行评价,这些方法的运用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为此本文度菌 提出另一种系统评价方法-因子分析法,并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47.
王清晓  杨忠 《科研管理》2006,27(2):102-108,56
根据企业的知识基础理论和网络组织理论,跨国公司可以被看作在全球范围内积累和运营知识的内外部网络的统一体。有效地在跨国公司内部网络结点之间进行知识的共享和转移,是跨国公司在更大范围内扩展其竞争优势的必要前提之一。跨国公司各内部网络结点所积累的国别性专有知识产生于其所在国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之下,因此,跨边界知识转移的有效性必然受到一系列与此相关因素的影响,本文分析了这些因素的影响,并给出一个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48.
Previous research has found that researchers rank journal reputation and impact factor (IF) amongst the key selection criteria when choosing where to submit. We explored the actual effect upon submission numbers of several possible factors. We retrieved 10 years of submission data from over a thousand journals, as well as data on IF, retractions, and other factors. We performed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identified correlations. We also undertook case study research on the 55 most significant submission decreases. We foun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changes in IF, ISI percentage ranking, and changes in submissions numbers in subsequent years. We also foun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effect on submission numbers in the year following the publication of a retraction. Our case studies identified other factors, including negative feedback on the peer review process. Our findings regarding IF confirm previous indications about the significance of IF on submissions. We explain the correlation with retractions through the concept of ‘peer review reputation’.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editors and publishers need to focus on a journal's peer review practices, as well as a journal's IF, if they are to maintain and grow submissions.  相似文献   
149.
[目的/意义]在学术交流日趋国际化的背景下,本文拟探索引文国际化与被引量之间的关系,力图回答良好的国际视野是否有助于提升论文的学术影响力这一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研究设计/方法]以社会科学为研究对象,选取管理学、图书情报学和新闻传播学的181,406篇CSSCI论文为研究样本,采用相关分析、非参数检验与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引用外文期刊论文的数量、学术质量、学科领域、时效性对论文被引量的影响。[结论/发现]在控制了文献类型、期刊声誉等若干可能影响论文被引量的因素后,发现样本论文的引文国际化水平对其被引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具体而言,引用外文期刊论文的数量越多、平均学术质量越高、学科专属度越高、平均时效性越强的论文具有更高的被引量。[创新/价值]证实了国际视野有助于提升中文社科论文的学术影响力,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0.
郭浪 《兰台世界》2020,(2):143-147
官员退休通称致仕等,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重要议题。经过各个时期的不断调整,宋朝致仕制度也逐渐臻于完善。有宋一代,虽则出现了以王彦超为代表的一批知止而退的致仕官员,但年及而愿退者依然较少,官员恋栈现象仍然时有发生。导致官员恋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主观层面而言,部分及年应退官员,或基于生计考虑,或缘于贪恋权财,而故作不知退。就客观层面而言,宋朝致仕标准"朝令夕改",具有极强的随意性特点,既褒奖提前退休,又额外奖励按时致仕,亦或惩处或者认可到时不退者,使得官员面对如此繁杂的情况,属实不知该退还是不该退,有些无所适从。最终他们在善变的致仕制度中徘徊前进,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