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60篇
科学研究   18篇
体育   208篇
综合类   99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81.
摘要:目的:通过mRNA表达谱芯片筛选有氧运动前后肥胖小鼠棕色脂肪差异表达基因及通路,探究运动活化棕色脂肪机制。方法:30只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普通对照组(N,n=8),肥胖对照组(OB,n≥6)和肥胖运动组(E,n≥6)。E组进行10 m/min,1 h/d,6 d/周的跑台训练。每周记录各组摄食量和体重。4周后,测试血糖血脂,取肩胛处棕色脂肪,提取的RNA逆转录合成cDNA后进行mRNA表达谱芯片杂交扫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倍数法(≥2,P≤0.05)筛选上下调差异表达基因,用KOBAS2.0软件对差异基因进行基因功能注释和信号通路富集度统计分析。筛选参与关键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的重要差异基因进行RT-PCR验证。结果:与N组相比,OB组棕色脂肪组织上调的基因有445个,下调基因有796个,差异基因的生物功能主要集中在脂质、固醇,胆固醇和类固醇的合成代谢过程及白细胞和粒细胞趋药性过程;与OB组相比,E组的上调基因有486个,下调基因有286个,差异基因的生物过程主要集中在脂质,脂肪酸,固醇和胆固醇的合成代谢过程、羧酸和酮酸的代谢过程、辅酶的代谢过程和抗氧化过程;运动调节棕色脂肪功能的通路主要集中在PPAR,AMPK,Insulin和VEGF信号通路等过程。结论:有氧运动可能通过调节一系列基因和通路来提高棕色脂肪活性,促进肥胖机体减肥。  相似文献   
382.
The effects of training on FNDC5/irisin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fitness and metabolic marker improvements induced by training have been poorly investigated in humans. Thus, the present study assessed the effects of combined training (CT) on FNDC5/irisin levels, metabolic markers and fitness adaptations in obese men. Middle-age obese men (age 49.13?±?5.75, body mass index (BMI) 30.86?±?1.63) were randomly distributed in the CT group (n?=?12) and control group (CG n?=?10). The CT consisted of strength followed by aerobic training, 3 times/week, for 24 weeks. Body composition, physical fitness, plasma FNDC5/irisin, biochemical markers and metabolic scores/index were evaluated. CT maintained FNDC5/irisin levels (µg/mL) (pre: 4.15?±?0.32, post: 4.21?±?0.32; p?=?.96) and improved body composition, metabolic and physical fitness markers. In the CG, decreased FNDC5/irisin (µg/mL) (pre: 4.36?±?0.23, post: 3.57?±?0.94; p?=?.01) and reduced strength (supine exercise/kg) (pre: 71?±?14.7, post: 60.1?±?14.05; p?<?.01) were observed, along with a trend to increase HOMA-IR (pre: 2.63?±?1.11, post: 3.14?±?1.27; p?=?.07) and other indicators of metabolic deterioration. An invers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change (Δ%) in levels of FNDC5/irisin and Δ% glucose, Δ% total cholesterol, Δ% triglycerides and Δ% waist circumference, in addition to a positive relation with Δ% muscle strength. In conclusion, CT maintained FNDC5/irisin levels and provided metabolic and fitness benefit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FNDC5/irisin changes and metabolic parameters, as well as the FNDC5/irisin reduction associated with fitness and metabolic worsening in the CG, suggest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FNDC5/irisin and a healthy metabolic status in humans.  相似文献   
383.
摘要:目的:探讨抗阻力运动对肥胖大鼠心肌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Sprague-Dawley大鼠进行8周高脂饮食后,再给予8周抗阻力运动干预,检测大鼠体重、心重以及总脂肪的重量,检测心功能指标、心脏脂肪酸和葡萄糖氧化率。观测大鼠心肌线粒体结构的改变。检测大鼠心肌线粒体sirtuin 3(SIRT3)、长链脂酰辅酶A脱氢酶(long-chain acyl-CoA dehydrogenase, LCAD) 和b-羟基酰基-CoA脱氢酶(b-hydroxyacyl-CoA dehydrogenase, b-HAD)的乙酰化和活性。结果:与高脂组相比,抗阻力运动显著降低肥胖大鼠的体重、心重以及总脂肪的重量。抗阻力运动提高肥胖大鼠的心率、心输出量等心功能指标,并促使心肌能量代谢底物由脂肪酸转为葡萄糖。抗阻力运动修复肥胖诱导的心肌线粒体结构紊乱。抗阻力运动显著提高肥胖大鼠心肌SIRT3的表达,降低心肌线粒体LCAD和b-HAD的乙酰化和活性。此外,正常大鼠心肌细胞的体外研究表明,SIRT3沉默可增加线粒体LCAD和b-HAD的乙酰化和活性。结论:抗阻力运动可以保护肥胖大鼠心肌线粒体结构的完整性,调控肥胖大鼠心肌线粒体能量代谢,使脂肪酸b氧化向葡萄糖氧化转换,改善肥胖诱导的心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SIRT3调控线粒体LCAD和b-HAD蛋白的乙酰化和活性有关。抗阻力运动可作为一种行为疗法,改善肥胖诱导的心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384.
本文在对国内外关于单纯性儿童肥胖症的出现率逐步升高的主要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的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北京地区36 例单纯性肥胖儿童的家庭、学校环境进行访问调查的统计结果,分析比较后认为,我国自80年代以来单纯性儿童肥胖症的出现率逐步升高的成因主要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遗传因素三大方面, 提出学校、家庭应该重视单纯性儿童肥胖症的出现率逐步升高这一问题, 积极地从提高学校教育 (特别是学校的体育教学) 的效能, 改善家庭饮食结构, 引导儿童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等方面采取有效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干预手段, 以保证儿童身心发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85.
以上海市城区13646名20-59岁成年人为研究对象,对各项体成分指标及超重和肥胖检出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上海市城区成年人体成分大部分指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女性随年龄增长的幅度大于男性: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30.8%、7.1%,其中男性分别为37.8%、9.0%,女性分别为24.1%、5.2%,男性明显高于女性;随年龄增长.超重和肥胖率也同步增长;同时研究发现男性有44.5%、女性有27.5%属于“隐形肥胖”。与2000年相比,城区成年人大部分体成分指标及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呈增长趋势,男性较女性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386.
福建省三城市超重肥胖人群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福建省三城市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资料,对福建省福州、厦门、三明三城市8 850名成年人(20~69岁)中超重肥胖者分布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重肥胖率存在很大的人群差异,表现为:男性高于女性,大城市高于中小城市,城乡之间、不同工种之间、不同文化程度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87.
上海、东京成年人超重、肥胖状况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描述上海、东京20~74岁居民的超重肥胖现状,分析比较两城市肥胖人群的特征;方法:数据来源于"2004—2007年中日国民体质联合调查"。选取20~74岁成年人样本4508人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体重指数(BMI)和腰围(WC)判断界值均采用中国(WGOC)标准;结果:上海20~74岁人群的超重肥胖率和中心性肥胖率高于东京。东京男性33.4%,女性26.1%。东京男性肥胖的高峰年龄比上海男性提前20岁。两城市女性肥胖率的差异比男性显著。结论:超重肥胖是两个城市共同面临的健康问题,预防控制超重肥胖的工作将是中、日两国值得深入探讨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