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9篇
教育   275篇
科学研究   84篇
体育   312篇
综合类   13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31.
Exercise testing on motorised treadmills provides valuable information about running performance and metabolism; however, the impact of treadmill type on these tests has not been investigated. This study compared the energy demand of running on two laboratory treadmills: an HP Cosmos (C) and a Quinton (Q) model, with the latter having a 4.5 times stiffer running platform. Twelve experienced runners ran identical bouts on these treadmills at a range of four submaximal velocities (reported data is for the velocity that approximated 75–81% VO2max). The stiffer treadmill elicited higher oxygen consumption (C: 46.7 ± 3.8; Q: 50.1 ± 4.3 ml·kg?1 · min?1), energy expenditure (C: 16.0 ± 2.5; Q: 17.7 ± 2.9 kcal · min?1), carbohydrate oxidation (C: 9.6 ± 3.1; Q: 13.0 ± 3.9 kcal · min?1), heart rate (C: 155 ± 16; Q: 163 ± 16 beats · min?1) and 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 (C: 13.8 ± 1.2; Q: 14.7 ± 1.2), but lower fat oxidation (C: 6.4 ± 2.3; Q: 4.6 ± 2.5 kcal · min?1) (all analysis of variance treadmill comparisons < 0.01). This study confirms that caution is required when comparing performance and metabolic results between different treadmills and suggests that treadmills will vary in their comparability to over-ground running depending on the running platform stiffness.  相似文献   
32.
作者论证了最大吸氧量间接测算全新通用议程组男VO2m,Ka;女,VO2mKa.式中:P,运动强度,单位,瓦;f,运动心率,次/分;n=0.16-0.21,人机效率;Ka=1.25~0.01A,A,年龄系数。在A=25、P=50~200瓦、f=120~170次/分之间,方程组VO2m测算范围(1.6~6.0)升/分,包括体力弱者及世界级马拉松运动员,与奥斯特兰德实测数序表偏差不大于3%。  相似文献   
33.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从体操动作本身的特点、学生自身内在因素、学习环境、教师及教法等方面对体操技术动作训练过程中“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合理性建议,旨在为广大学生克服动作训练过程中的“高原现象”及提高运动技能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4.
人体心肺机能第二拐点与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和乳酸分析等方法,对20名优秀运动员的实验研究,探讨人体心肺机能达到第二拐点时,血中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乳酸水平、以及吸氧量(绝对值和相对值)、氧脉博等指标的变化,以初步揭示人体机能第二拐点与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人体机能达第二拐点时,以上指标各参数值均明显高于运动起始时刻的数值(P<0.001)。此刻人体所承受的生理负荷强度已达到无氧阈平均水平以上,机体已由有氧供能为主过渡到无氧代谢占优势。  相似文献   
35.
足球运动员高原训练科学化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原训练作为适应高原比赛和提高平原比赛体能的一种训练方法已逐步地融人足球的科学化训练实践之中,但尚未成熟理论和实践体系.笔者通过对高原训练基本原理的研究,并结合多年足球训练的实践经验,探讨高原训练对足球运动员的影响及足球运动员高原训练的科学化安排,以期为我国足球运动员高原训练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后冠心病人进行定量负荷运动时有氧工作能力和心肌供氧的变化,以此为康复效果的评估提供依据。方法:25名男性冠心病人参加了12周有氧多样化运动康复训练,训练前、后对他们在递增负荷运动中的生理和临床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1)反映冠脉血流和心肌耗氧量的指标RPP,康复训练前在跑台的V级负荷时已超过200,康复训练后增加幅度则有显著下降(P〈0.01);2)康复训练前受试者的血乳酸浓度(BL)在Ⅳ级运动负荷之后出现了突增(达到4.6mmol/L),而康复训练后他们运动中的BL增加平缓,始终保持较低水平;3)康复训练前在V级运动负荷时受试者的ST下降达到-0.9mm水平,这已接近心肌缺血的阈值,训练后心肌供血出现了明显的改善。结论:康复训练前冠心病人运动中反映运动系统缺氧的BL突增领先于心肌缺血阈值的到达;与康复训练前相比,康复训练后冠心病人在进行相同负荷运动时显示出有氧工作能力有所增强,心肌供氧状况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37.
采用调查法,对田径运动滞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年来绝大多数普通高校体育教学,采用学生自选模式授课,学生对田径课不感兴趣,很少学生选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建议尽快完善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体系,防止中学与大学体育脱节,加强田径运动价值观的再认识,重视学校田径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38.
设计实时的肌肉组织血氧量和瞬时心率无损同步检测方案与设备,为研究高强度运动心脏的冲击影响、探讨高强度运动中代谢规律提供测试手段。方法:采用连续双波长近红外光测量肌肉中血红蛋白与肌红蛋白含氧量的变化情况;采用芬兰SUUNTO心率带和自行设计的转发器及配套PC软件测量瞬时心率,进行了100m跑同步实测试验。结果:100m跑以无氧代谢为主。起跑后的前7s为无氧代谢的非乳酸功能,肌氧饱和度曲线变化不大。7s后开始消耗肌肉中储存的氧。结论:双波长近红外光组织氧测试法和运动心率无线实时采集系统能够正确实时同步地检测高强度运动时血氧和心率,揭示了高强度运动过程中肌肉中氧的运输与消耗及心率之间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39.
对取自贵阳花溪地区改毛剖面上二叠统一下三叠统碳酸盐岩样品进行碳、氧同位素测定,利用所测数据建立相应的演化曲线.根据曲线变化情况,结合地质背景与岩性,着重探讨碳同位素变化的环境原因,并对研究区该时期古环境进行分析解释.研究表明,早三叠世初期,该地区海洋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但在Griesbachian早期有一次短暂恢复,而后又进入长期低迷的缺氧环境直到Smithian中期.  相似文献   
40.
空气负氧离子浓度水平不仅反映了空气质量,还直接影响人们的舒适程度和健康状况。研究武夷学院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含量发现,其受人类活动力度、海拔高度、空气流通状况、动态水体和植被分布等综合因素影响,并具有明显的气象变化和日变化特征。负氧离子浓度含量排序为:暴雨天>小雨天>雨后阴天>晴天;一日中上午>傍晚>中午。测量结果表明该校园整体空气质量等级达到四级或者三级,空气清新,有利于师生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