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9篇
教育   275篇
科学研究   84篇
体育   312篇
综合类   13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1.
针对某市河道黑臭水体的特性及污染物特点,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一体化工艺、补氧+生物膜、人工清淤"综合治理技术对其进行治理。实际治理结果表明,MBR一体化工艺出水水质达到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19)的要求;补氧与生物膜的组合应用最大程度地消除了黑臭现象;采用人工清淤方式对河床内淤泥进行了全部清除,消除了内源污染;工程运行费用为70.39万元/年。该综合治理技术治理河道黑臭水体效果良好,适合在其他类似项目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12.
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叠加影响,云南高原湖泊湿地不同程度地面临水位降低、水面面积缩小、水质污染问题,土著水生生物性丧失严重,许多土著物种濒危甚至消失。20世纪80年代以来实施的生态修复方式基本采用外来物种为主,不可避免地带来外来物种对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和土著物种的负面影响。针对这些问题,在有关项目的支持下,文章提出了基于土著旗舰物种为主的“花—鱼—螺蚌—鸟”生态修复新路径,并在滇池和洱海进行了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这一生态修复新路径重建了退化湖泊湿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链条中缺失的环节,完善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功能,使得水体中氮、磷等富营养化物质循着“藻—鱼—鸟(或人) ”和“花—鱼—鸟(或人) ”2条路径顺利离水上岸;在试验区内还收获了海菜花和金线鱼等云南传统名贵食材,白瓣黄蕊的海菜花密集浮于水面形成了云南高原湖泊湿地特有的美丽景观;基于滇池和洱海试验示范工作,并结合云南高原各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特点和现状,提出了针对不同类别湿地生态状况的生态修复和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813.
以呋喃和吡喃为代表的氧杂环骨架存在于Puupehedione、Peniphenone A、Virgatoldes B等活性分子中,具有抗癌、抗溃疡、抗氧化等多样的生物活性。通过分子内和分子间双环化反应来构建氧杂环骨架得到了充分研究。归纳总结已有文献的优缺点,将为探寻新的氧杂环合成方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