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455篇
科学研究   33篇
体育   46篇
综合类   4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林凌辉 《学会》2011,(1):37-40
从拓宽传统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的视角,将NGO作为政府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重要补充,分析了农民工公益组织的基本情况、影响与制约因素,并从政府角度对管理和规范农民工公益组织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2.
职业农民是社会发展和后工业时代出现的一个新的职业群体,是相对于传统农民而言的。传统农民存在结构不良、数量减少、素质不高等问题,职业农民具有素质较高、市场意识强、流动较为自由等特点。可以从建立法律法规、实行职业证书制度、采取灵活的培训方式和内容、完善多施教主体等方面进行职业农民的培育。  相似文献   
33.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背景下的农民生产方式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注重硬件设施的建造和完善,更要重视农民生产方式的变革。要通过发挥政府的纽带和带动作用,立足于社区产业发展和居民技能提升,多渠道解决社区居民的就业难题,促进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治理与农民生活协同发展,真正实现农民向社区居民的最终转变。  相似文献   
34.
新农村建设中发展"新农村体育"的必要性、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83,自引:2,他引:81  
胡庆山  王健 《体育科学》2006,26(10):21-26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发展现时期的农村体育,以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新农村体育”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发展“新农村体育”的必要性、制约因素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发展新农村体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之义,是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体育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塑造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必要途径;制约“新农村体育”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经济社会因素、机构变迁和投入力度因素、导向机制因素、主体力量因素、农民文化素质因素、农村贫困文化因素等。针对上述制因,提出要大力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立农村体育发展的长效机制,多方培育农村体育的主体力量等建议。  相似文献   
35.
全民健身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功能探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和政府为了求解跨世纪的“三农”难题,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运用文献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思路的发展脉络进行了简单描述,从党和政府的重要会议及文件的层面,为全民健身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在社会学、经济学的视野下,采用理论分析方法,联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特征,阐释了全民健身在促进农民“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6.
比较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日本小农经济改造的共同点与不同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的基础上,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加快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小农经济改造的步伐。  相似文献   
37.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建设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所调查行政村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均已建设好并投入使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选址比较合理,工程建设在“附近中小学”和“村委大院”。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以行政村“村委会管理”为主,但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监管力度不够;“工程”经费不充足,且筹集渠道少。  相似文献   
38.
无论在戎马倥偬的革命年代还是百废待兴的建设初期,农民问题始终是毛泽东颇为关注、着力解决的主要议题.建国初期农村的平稳过渡,离不开成功的群众动员和有效的农民教育.近年来,学术界已就毛泽东农民教育理论与实践(1949-1966)展开了若干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梳理该领域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系统研究,也对当前培育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益的鉴戒.  相似文献   
39.
人口流动模式的核心思想是表达二元经济发展模式中人口流动的意义,从中挖掘如何促使农民增收的思想似乎有些牵强。但因发展中国家“惟工业化”的实践不尽人意而滋生了农民增收问题之后,这种挖掘既是对已有工业化实践的一种检讨,又是对现有农民增收政策实践的一种理论解释。研究表明,刘易斯模式、拉尼斯一费模式隐含了“迂回”的路径工业化,而托达罗模式表达了直接的路径大力发展农业经济。目前,这些模式隐含或直接表达的农民增收路径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40.
小农经济对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阻滞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客观分析了小农经济对农民科技素质提高的阻滞,主要表现在小农经济对农民的科技素质要求低;小农经济使农民科技务农投资大、收益小,导致农民提高科技素质缺乏经济动力;小农经济造成农民落后的小农意识,是阻碍农民提高科技素质的思想屏障。最后从打破小农经济的角度,提出了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