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789篇
科学研究   37篇
体育   32篇
综合类   5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12 毫秒
51.
笛卡尔和胡塞尔都追求哲学的确定性。笛氏用普遍怀疑找到了“我”这一精神实体,并借助于直观和演绎建立了他的体系;而胡氏则用“先验还原”找到了“先验主体”,用本质还原的办法找出了确定性的严格条件。然而,两种努力均未能完全奏效,确定性似乎成了迷失的目标。  相似文献   
52.
苏轼的《题西林壁》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 其中融进了诗人深情的整体造象, 机理情趣别有兴味, 辞微意丰内蕴丰瞻, 无论是劝谏之旨还是超脱之意或是顿悟之感, 都别有深意。  相似文献   
53.
抗战爆发前20年是民国政权频繁更迭时期,而阎锡山在山西的统治却依然稳固,“处变而不倒”,其秘诀在于阎一向标榜并奉行“中的哲学”思想。“中的哲学”思想是阎锡山统治山西的根本指导思想,其特点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自存自固是其出发点和归宿;(2)不偏不倚,保持中立,见风使舵,从中渔利;(3)制造矛盾,利用矛盾,巩固统治;(4)追附形势,标新立异,独立特群,彰显个性。这些特点在山西近现代历史发展中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54.
哲学教育作为价值塑造的载体,它的任务是造就时代发展所需要的主体。与人的生存发展阶段相适应,人的主体性发展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即群体主体、个体主体和类主体。群体主体已成为历史,个体主体在当前的发展中显示其优越性的同时,也暴露出大量矛盾,形成现代的生存危机和困境,类主体是全球背景下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类主体的建构要求哲学教育必须实现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等诸方面的变革,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由个体主体向类主体的转换,塑造当前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55.
教师哲学作为一种自我哲学的实现,需要教师个体具有哲学人格,包括:爱阅读;勤实践;善研究;自觉与自立.  相似文献   
56.
教师是天然的"哲学家",哲学化是他们教育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行为.传统的教师教育体系虽然也体认到这一点,但并未使教师对哲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无法对他们的教育实践产生真实的影响,这是由于其没有充分考虑到教师学习的独特方式所致.教师哲学的诞生有助于扭转哲学在教师教育体系中的尴尬处境,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更加显著的作用.教师哲学是一个"三位一体"的概念,它首先是指面向教师的哲学,其次是与教师一起做哲学,最后它是基于教师自身的哲学.从国际范围来看,教师哲学的实践模式主要有三类,即支持教师撰写教学哲学陈述,构建教师哲学探究共同体以及开展"哲学家驻园(驻校)"项目.  相似文献   
57.
课程资源孕育于社会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对个体及社会群体的性别角色及其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人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男尊女卑”的观念,并认为它是“天然合理”的,那么这种“天然合理”的背后到底是怎样的?文章主要对其产生、发展与形成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58.
弗吉尼亚·伍尔芙是英语意识流小说的一位重要代表作家。她对西方现代社会各种问题有着哲学性的思考,对小说创作的时空观念、心理流程的体验也充满着哲学睿智。她的放射着哲理光辉的小说创作,将现代英国文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59.
论马克思的实践唯物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对于西方哲学发展史中以朴素辩证思维方式为根本特征的古代朴素唯物论和以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为根本特征的近代唯物论,马克思新哲学的唯物论是以实践思维方式为根本特征的实践唯物论。实践唯物论不是强调实践作为实践活动对理论、认识的基础地位和决定作用的唯物论,也不是以实践为对象的唯物论。它是指相对旧哲学唯物论的、马克思新哲学的唯物论的属性和功能。实践唯物论对旧哲学唯物论的超越,从根本上说是思维方式的超越,从而使马克思新哲学对唯物论相关问题的提问方式、理解方式和解决方式都发生了根本变革,实现了对旧哲学唯物论的全面性超越。  相似文献   
60.
修辞批评的价值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辞批评作为文学批评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它在当代的复兴,对文学批评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意义,这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是从西方现代修辞批评角度看,对修辞本性的哲学反思,将修辞看成是一种话语实践,看成是对真理的认识和表现,有助于人们重新认识文学和文学性问题;另一方面则可以从修辞批评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关系看,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更靠近修辞批评这一特色,以更好地发掘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