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59篇
  免费   203篇
  国内免费   819篇
教育   5937篇
科学研究   34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8567篇
综合类   384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8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280篇
  2020年   373篇
  2019年   200篇
  2018年   217篇
  2017年   231篇
  2016年   265篇
  2015年   362篇
  2014年   810篇
  2013年   1146篇
  2012年   1177篇
  2011年   1268篇
  2010年   1009篇
  2009年   861篇
  2008年   941篇
  2007年   1191篇
  2006年   1154篇
  2005年   1197篇
  2004年   1214篇
  2003年   1072篇
  2002年   1017篇
  2001年   887篇
  2000年   622篇
  1999年   385篇
  1998年   249篇
  1997年   204篇
  1996年   144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摘要:在长期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力图构建中国的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旨在通过这一课程模式的实施,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主要阐述了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目的和理念、理论基础、结构和内涵等,强调重视从学习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实施、学习评价的运用等各个环节都要围绕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来展开。特别强调通过体育教育教学解决中国学生身心健康问题的关键是,每一堂体育课给予学生持续运动的时间应占一堂课总时间的75%以上;不管是运动技能的学习还是体能的练习都要保证学生达到适宜的运动负荷;每一堂课的运动技能学习时间保证在20分钟左右,专门的体能练习时间10分钟左右;运动技能的学习以活动和比赛为主。  相似文献   
992.
摘要:学校体育发展方式是学校体育发展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的总和,是各种发展要素的不同组合设计和制度安排。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对应着不同的发展方式,学校体育发展方式转变是促进学校体育良性运行的最根本要求。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访谈法,根据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现状,分别从教育优先发展、建设体育强国、学校体育内部需求和外部制度环境等方面论述了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诉求。研究表明,学校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理论导向包括:转变形式上有渐进式和突变式;转变类型上需要从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从单一封闭型向多元开放型转变、从政策强迫型向内部自发型转变、从区域差异型向全面公平可持续型转变;转变的内容包括思想理念目标优化、资源配置目标优化、组织结构目标优化、制度安排目标优化;总体上要加强环境与资源集聚整合效应。只有学校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顺利实现,我国学校体育才能良性发展,才能促进教育事业和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3.
摘要: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学过程中最具核心意义的要素之一。为进一步拓展、深化对体育教学内容及其特性的学理认识,科学有效地选择、设计和呈现体育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切实提高体育课的教学品质,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在概述变易理论的基础上,重点发掘、阐释体育教学内容的变易特性及其主要类型,并提出基于变易特性的若干体育教学内容设计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变易理论的深刻洞见之于体育教学内容的学理认知及其教学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2)体育教学内容具有一般和专项二重属性,并在其关键特征上、学生对其理解上、体育教师对其认识处理上呈现出3种重要的变易,具体又表现为预设的、实践的以及体验到的3种类型;3)重建体育教学内容观,重新审视、认识学生及其学习,选择、确定最有价值、最适切的体育教学内容及其关键特征,设计适切的变易图式,科学处理体育教学内容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体育教学内容,进而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94.
自德国民法典已来,包括以其为榜样的国家均将物作为民事权利的客体设于民法总则篇中,体现了人与物二元划分的思想。社会的发展对传统民法中物的概念提出了新挑战,二元格局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对物的涵义应作怎样的解释?从物的意义层次把握其脉络,以体系化的视角解读其涵义,为解决现实生活中有关物的疑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人文关怀是推动高校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重视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突出人文关怀的导向作用,有利于使高校体育教育满足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本文以发挥高校体育教育在推动学生发展方面的价值为出发点,对以人文关怀为导向的大学体育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价值作出论述的基础上,从高校体育教育观、高校体育师资队伍以及高校体育教育环境三个方面对高校体育教育的开展策略做出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996.
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两岸体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论文指导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论:两岸培养目标相似,但拟培养的核心能力不同,台湾地区更符合专业要求;两岸专业设置不同,课程结构相似,选课制度不同;两岸学术能力培养过程差别较大;调整就业目标是两岸面对的共性问题。  相似文献   
997.
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等对当前我国校园足球的开展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结果显示:我国校园足球活动逐步得到发展,但显示出地域发展的不均衡性,政策落实不到位、场地资源匮乏、足球人口较少、校园足球文化构建不完善等问题,针对以上的不足现象,提出解决策略,为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健康发展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998.
20世纪30年代,由叶圣陶先生编写的《开明国语课本》遵从编排内容以儿童为中心、编写语言采用标准儿童语、表述形式儿童文学化的编写理念,不仅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变革的社会影响,也体现了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变革的历史成就。  相似文献   
999.
The primary aim was to examine the criterion and construct validity and test–retest reliability of the Lifesource XL-18 pedometer (A&D Medical, Toronto, ON, Canada) for measuring steps under controlled and free-living activities. The influence of body mass index, waist size and walking speed on the criterion validity of XL-18 was also explored. Forty adults (35–74 years) performed a 6-min walk test in the controlled condition, and the criterion validity of XL-18 was assessed by comparing it to steps counted manually. Thirty-five adults participated in the free-living condition and the construct validity of XL-18 was assessed by comparing it to Yamax SW-200 (YAMAX Health & Sports, Inc., San Antonio, TX, USA). During the controlled condition, XL-18 did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 from criterion (P > 0.05) and no systematic error was found using Bland–Altman analysis. The accuracy of XL-18 decreased with slower walking speed (P = 0.001). During the free-living condition, Bland–Altma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XL-18 overestimated daily steps by 327 ± 118 than Yamax (P = 0.004). However, the absolute percent error (APE) (6.5 ± 0.58%) was still within an acceptable range. XL-18 did not differ statistically between pant pockets. XL-18 is suitable for measuring steps in controlled and free-living conditions. However, caution may be required when interpreting the steps recorded under slower speeds and free-living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000.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validity of accelerometers using force plates (i.e., ground reaction force (GRF)) during the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tasks of daily physical activity in children. Thirteen children (10.1 (range 5.4–15.7) years, 3 girls) wore two accelerometers (ActiGraph GT3X+ (ACT), GENEA (GEN)) at the hip that provide raw acceleration signals at 100 Hz. Participants completed different tasks (walking, jogging, running, landings from boxes of different height, rope skipping, dancing) on a force plate. GRF was collected for one step per trial (10 trials) for ambulatory movements and for all landings (10 trials), rope skips and dance procedures. Accelerometer outputs as peak loading (g) per activity were averaged. ANOVA, correlation analyses and Bland–Altman plots were computed to determine validity of accelerometers using GRF. There was a main effect of task with increasing acceleration values in tasks with increasing locomotion speed and landing height (P < 0.001). Data from ACT and GEN correlated with GRF (r = 0.90 and 0.89, respectively) and between each other (r = 0.98), but both accelerometers consistently overestimated GRF. The new generation of accelerometer models that allow raw signal detection are reasonably accurate to measure impact loading of bone in children, although they systematically overestimate GR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