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443篇
科学研究   33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30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4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福田繁雄是日本和世界设计界的大师,它充分运用以形易形、置换图形的设计新理念,使平面设计的负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开拓了设计领域的新方向和新思路。在以形易形的转换中,负形的意义被提升出来的同时,梦幻般的设计图像形态更加具有魅力,使幻觉在现实中发生与主题紧密的直接意义。正负形的矛盾和图像意义的矛盾,在这位设计大师那里成为设计的主要策略和理念,这一理念也被当今世界设计领域广泛的运用,对中国设计领域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62.
福建建阳古代被誉为“图书之府”,刻书印业宋至明清兴盛之风延续六百多年,是中国古代刻书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雕版印刷中心,刊印通俗书籍的数量与品种名列前茅。由于闽北古代建置沿革复杂多变,在建本与建安版画的研究中为名所困,经常出现了很多错误的表述。  相似文献   
63.
古诗词教学是美的教学。教师在教学时有必要运用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潜能,有效地引导学生领略古诗词的节奏情感音韵之美。在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笔者从中学语文教学特点出发,着重引导学生从朗读、联想、图画、音乐四个角度来感受古诗词的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感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受到美的滋养。  相似文献   
64.
运动补偿图像编码中的并行三步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计算运动图像位移矢量D的新算法。这种新算法称为并行三步算法,模拟结果表明:这种新算法比现有的同类算法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65.
绘本剧是一种艺术性的表演模式,从表演中可以获得学前美术学习的方法和经验,这是培养学前教师自主性和创新性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利用这种方式在学前教育美术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其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探索出适应学前教师的身心发展和美术课程要求的有效性路径,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引导自主思考,让教师沉浸在乐于探索、勤于动手的学习环境里,从而培养积极而持久的学习兴趣、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6.
解读低幼绘本读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绘本读物是低幼儿童阅读学习的主要对象,它所表现出来的内容需要同低幼儿童的接受视野相融合,它所呈现的形式是语码和图码的有机结合,它所具有的价值是在接受主体阅读过程中生成的意义显现。深入解读低幼绘本读物的内容、形式及其价值,有利于绘本读物更好地发挥其促进低幼儿童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67.
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简明扼要地提出了机械设计基础课教学的难点在于知识的抽象和错综复杂,与此相适应,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8.
本文介绍了制作多媒体电子课件的基础,对素材的选择、获取和加工方法。从图、文、声、像这四个方面,并以一些有代表性的软件作为实例,详尽说明了各种多媒体信息的获取和加工。  相似文献   
69.
长白山是中国人参的重要产地,在山参的采集和园参栽植的千百年历史间,产生了绚丽的人参文化并延续至今,闪现着异彩。参乡版画在长白山人参文化这块沃土中得以产生和发展。对人参文化与参乡版画的产生、制作、表现题材、艺术特点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0.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emotions of 13 and 14 year‐old students related to visual art education activities. Our aim is to understand the interference of the students' emotions with the processes of the creation and reception of their own pictures, as well as their characteristics in an art education context. The article adopts a Vygotskian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about emotion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that refers to the biopsychological nature of emotion and its cultural determination. The need to transform emotions in art activities is stressed and the teenagers' pictures are interpreted as a means of communication. The data collection was based on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with seventh and eighth grade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t is concluded that students' emotions are not only present in the creative process and in its result, but also that they could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or negative impact on students' motivation and achievement behaviour in art education classes. In this context, the students' pictures, acting as stimuli, may evoke their emo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