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1篇
教育   274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51.
《梦在天涯》是王向峰的诗集之一。全书共分九辑,收诗一百五十余首,大体上可分为亲情、乡吟、赠友、览胜、感物五大类。亲情诗主要抒发对家与国的思念,情真意切;乡吟诗面对故乡景象抚今追昔,感慨良多;赠友诗题材丰富,热情诚挚;览胜诗情理并茂,情景交融;感物诗格调明朗、乐观向上。诗集在形式上新旧体互见,每首诗的体式都以题材和诗情而定,体现出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52.
齐已是晚唐五代的诗僧。他一生云游四方,居所甚多。东林寺是他居住的寺庙之一,他对之感情深厚,原因在于东林寺是东晋名僧慧远的栖居修行之所。慧远内外兼修的修行模式,与名士贤人一百二十三人共结的白莲社,送客不过虎溪的名僧风范,在齐己的内心中酝藉成为一种情结。这种情结表现在他离开东林寺后,不断地用诗歌咏庐山、东林寺、白莲社、虎溪,而且还模仿慧远结社奉佛,实践以诗传道内外兼修的修行方式。这些使得齐己的诗歌具有半诗半禅的性质,开拓了唐诗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3.
苏晓燕 《科教文汇》2013,(11):56-56,59
苦难带给诗人浓厚的叙说欲望,诗人要说话,要呼喊,要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他的声音就是他的诗。在生存危机异常严重的时代,诗人是民族苦难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154.
黄承基 《科教文汇》2013,(16):109-109,111
诗的王国是一种超验性,诗化的意识和感觉具有一种魔化的力量,任何看到的物象都显有灵性。作为诗人,这时候应该到场、出场、在场。人与世界溶浸为一,共同构成世界,诗的世界,便是诗人的世界。  相似文献   
155.
李娟 《职大学报》2012,(3):14-16
作者用深情用真情来传唱故乡,典型的意象,浓浓的乡愁,多样的艺术表现再加上与之匹配的大气、宽广又哀伤的曲调,使《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这首歌从一开始就震动了草原,令人无限喜爱、无限回味。  相似文献   
156.
本文旨在就忻城土司文人莫震诗作《静而轩即事二首(其二)》的尾联注释对注者提出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57.
自古诗人皆“入蜀”的说法萌于中唐韩愈,宋代渐成气候,宋人对杜青的入蜀尤为关注,明清时期对于“入蜀”现象的认识上升为规律总结,这一说法得以最终定型。作为对文学史现象的高度概括,此说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从文学地理学的角度对其深入研究,必有助于加深对中国文学的地域性特征的认识,更好地理解巴蜀的文化和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158.
在中国古典文坛上,弃妇诗文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汉魏时期,面对十分普遍的弃妇现象,文人们用诗赋去感受弃妇们的哀怨和痛苦,表达对她们的同情与关注。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析,能揭示出在封建礼教逐渐严酷的汉魏时期,文人强调男尊女卑、欣赏妇女的顺从等创作心理和妇女观。  相似文献   
159.
忻城土司文人莫震的《村居集古二首》,是迄今完全可以确定的、得以流传下来的壮族本土文人所创作的少之又少的集句诗作。鉴于集句诗自宋代大量产生后便处于褒贬强烈争议间的特殊性,莫震的这两首集句诗,不但在对广西壮族文人的集句诗进行研究方面价值不菲,而且对于我们深入地研究莫震本人的思想和才学也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0.
意象是诗歌的基本艺术符号,是诗人感性、知性与客观物象的瞬间综合。大凡成熟的诗人,总是有相对稳定的意象符号,海子的"麦地"(麦子)、"村庄"等意象便属此类。在这些意象中我们不但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海子诗歌的丰富内涵,而且更有助于了解海子的人生轨迹及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