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745篇
科学研究   59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15篇
综合类   19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240篇
  2013年   236篇
  2012年   378篇
  2011年   390篇
  2010年   302篇
  2009年   271篇
  2008年   276篇
  2007年   302篇
  2006年   292篇
  2005年   260篇
  2004年   212篇
  2003年   197篇
  2002年   193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解读"见仁见智",涉及到诗词的读解方面"无理"、"有情"等深层次的矛盾关系。诗词有它的特殊规律、结构特点和表现手法,只有反复咏诵,熟读精思,把握诗的艺术特质,才能领会诗的真意,才能得出符合诗的实际的解释。  相似文献   
32.
李东阳的<怀麓堂诗话>提倡以声论诗.让"声"从各种诗论、诗法中冉冉升腾,突出再现.如许诗论坚持了前人构建的纯诗学批评;确定和弘扬了古典诗歌形式主义诗论;为诗歌"音乐美"特性的再发现作出了独到的艺术贡献,显示出非凡的艺术勇气.  相似文献   
33.
作为意象派领军人物的庞德,其诗作受中国诗歌意象的影响是巨大的,中国意象简洁凝练,通过极少的语词表达无穷的意境。本文从分析中国古典诗歌入手,通过与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对比来介绍庞德意象诗学的特点,以及庞德诗中意象的运用。  相似文献   
34.
探讨语言展开方式与文学的关系,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学内部的决定性因素。现代汉语诗歌的自由赋予了叙事以方便,而叙事在现代汉语诗歌中则作为钙质甚至骨架而成了硬度的象征。诗歌同样可以成为叙事学的研究对象,如果能够建立一门“诗歌叙事学”,则现代汉语诗歌的理论言说将会获得新的锐利眼光和新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35.
中国诗歌自格律化以来,已有千余年的发展史。在其漫长的演进过程中,格律体式已成为其继续提升的桎梏。到新化运动,这种体式被彻底打破,而在新诗格律化建设中,无数次试验均收效甚微。从新诗史的角度考察,中国新诗的自由形式更合于新诗本身的品性,不定型就是其已有或应有形式。当然,这种形式上的自由并非“绝端的自由”,而是有着审美控制力的自由。对形式美的自觉追求,应是中国新诗发展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36.
中唐诗人李贺多病而敏感,他对生与死的认识和体验与同时代的诗人相比,尤为深刻,这就是他诗歌里所表现出的强烈的生命意识。同时,在儒家修齐治平的主流文化背景之下,李贺的生命意识还包含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追求,这个没落的王孙对唐王朝的兴衰有着道义上的责任,也有重振家道、光耀门楣的责任。李贺的痛苦正是对生与死的敏感体认和人生价值和意义难以实现的深刻痛苦。把握李贺诗歌中所表现出的生命意识,对于理解他的诗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7.
《微神》是最符合老舍象征主义理论界定的范本,体现了老舍借鉴象征主义技巧的艺术独创性。作品通过“幻象”的营造融化了现实与梦境,创造了一个不同于现实人生的艺术世界,实现了对现实人生的否定。作品继承的传统小说写法,使作品的意蕴含蓄朦胧而不晦涩;而“心与物神秘的联合”的象征主义手法又创造出小说的诗意美,模糊了小说与散文诗歌的界限,实现了对既定小说形式的否定。  相似文献   
38.
诗的语言多是隐喻语言,于坚却利用“口语化”等多种修辞手段,拒绝隐喻,以对“存在”作最大限度的敞亮。其意在反叛“朦胧诗”的诗歌艺术,凸显后现代主义精神和平民价值观。  相似文献   
39.
巴渝诗鸟瞰     
巴渝诗是巴渝大地孕育、生长的学奇葩,堪称源远流长。具发展大体可分三个阶段:唐前为滥觞期,唐、宋为鼎盛期,元、明、清则走向衰落。巴渝诗是外籍作家和本土作家共同创造的结晶,是巴渝学中的瑰宝,无愧为巴渝化璀璨的明珠,自有其鲜明的特色和不朽的成就。  相似文献   
4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李东阳为主的茶陵派的研究逐渐走向深入,已发表相关著作及论文多篇,对李东阳生平事迹及著述进行了疏证,对李东阳诗学理论有褒贬不一的评价,对他的诗歌创作也进行了初步探讨,但依然还有不少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学术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