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48篇
综合类   25篇
文化理论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目的:探讨青年男子排球运动员强攻扣球技术动作的关键;方法:使用两台高速摄像机和表面肌电仪对7名青年男子排球运动员强攻扣球手臂挥摆动作进行运动学和表面肌电学同步分析;结果:运动员在引臂后拉期主要由三角肌前束和三角肌后束完成,在甩臂击打期和击打作用期,肱三头肌、背阔肌、前臂屈腕的这些主动肌的电活动明显增强,起拮抗作用的肱二头肌和前臂伸腕肌群的电活动也非常强烈,而且,在各个阶段每对主动肌/拮抗肌表现为较好的协调性;背弓角为130.2°±4.7°、挥臂角为113.2°±6.1°、最后出手球速为23.5±0.7 m/s;背弓角,挥臂角与最后出手球速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512(P<0.05)和0.484(P<0.05);结论:在强攻扣球手臂挥摆过程中,扣球臂的拮抗肌发挥着重要作用,起跳后挥臂的背弓角和挥臂角是影响最后出手球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2.
中国男排参加第十届世界杯排球比赛技术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第十届世界杯男子排球中国队同美国等队11场比赛录像进行技术统计。分析了现代排球运动发展特点及中国男排与世界强队各项技术目前存在的差距,对中国男排今后的训练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3.
在正面扣球教学中使用视觉标记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排球扣球的技术原理,运用视觉标记对助跑步幅、助跑时的重心轨迹、空中挥臂时机和击球过网点,给以可视性的具体提示和诱导强化。研究结果证明,在扣球教学中运用视觉标记,有利于初学更好地掌握这一难度大的技术。  相似文献   
24.
论篮球比赛中个人进攻战术行动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个人进攻战术行动是全队进攻战术体系的基础 ,是进攻队员个人独立性、应变性和创造性的具体表现。个人进攻战术行动的主要内容是由攻击意识、攻击技巧和攻击配合组成的。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5.
国家天文台怀柔太阳观测站“1.08-2.04GHz太阳射电频谱仪”所观测的2003年 10月27日太阳射电爆发事件中,发现有非常明显的尖峰辐射群。在对这些尖峰辐射应用小 波分析的基础上,分别用记录尺度和特征检测两种方法计算出其最小带宽和平均带宽,并对 结果作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26.
大部分的组合逻辑电路中都存在竞争现象,而竞争往往会引起电路产生冒险现象。冒险表现为输出端产生尖峰脉冲,从而破坏电路原有的逻辑功能并使电路产生错误动作。因此,必须要避免这种现象的存在。方法有四种,分别是接入滤波电容、引入选通脉冲、引入封锁脉冲、修改逻辑设计。  相似文献   
27.
运用文献资料及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以灰色系统理论为依据建立灰色关联模型,对2010年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前十名球队主攻位置运动员扣球高度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显示,世界优秀女子排球主攻位置运动员扣球高度与其身高的灰色关联程度最大,曲线拟合程度较好;SH值(即弹跳能力)次之;体重与克托莱指数居第三、四位,年龄与扣球高度的灰色关联程度最小。  相似文献   
28.
现代排球扣球技术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年来排球扣球技术主要研究成果进行文献资料的梳理与分析探究,结果显示:扣球技术的高度获取与助跑速度最后一步步幅有很大关系,一般运动员运用的是跨步式和并步式两种起跳方式;运动员在扣球时身体呈"〈"型和"["型两种姿势,髋角度幅度变化大,挥臂速度就快;手臂肘关节甩直角度越大,指掌关节获得的速度越大,球速越快,且手臂速度的获得与腰的爆发力有关;为了更好地与其他技术动作相衔接,有必要对落地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9.
排球后排扣球主要技术环节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后排扣球的主要技术环节进行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揭示后排扣球技术的内在规律,为教练员、运动员正确掌握后排扣球技术提供力学依据。  相似文献   
30.
The aims of our study were to compare the dominant (DOM) and non-dominant (NDOM) shoulders of high-level volleyball athletes and identify possible associations of shoulder adaptations with spike speed (SS) and shoulder pathology. A total of 22 male volleyball players from two teams participating in the first division of the Cypriot championship underwent clinical shoulder tests and simple measurements around their shoulder girdle joints bilaterally. SS was measured with the use of a sports speed radar. Compared with the NDOM side, the DOM scapula was more lateralised, the DOM dorsal capsule demonstrated greater laxity, the DOM dorsal muscles stretching ability was compromised, and the DOM pectoralis muscle was more lengthened. Players with present or past DOM shoulder pain demonstrated greater laxity in their DOM dorsal capsule, tightening of their DOM inferior capsule, and lower SS compared with those without shoulder pain. Dorsal capsule measurements bilaterally wer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SS. None of the shoulder measurements was associated with team roles or infraspinatus atrophy, while scapular lateralisation was more pronounced with increasing years of experience, and scapular antetilting was greater with increasing age. Adaptations of the DOM shoulder may be linked to pathology and performance. We describe simple shoulder measurements that may have the potential to predict chronic shoulder injury and become part of injury prevention programmes. Detailed biomechanical and large prospective studies are warranted to assess the validity of our findings and reach more definitive conclus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