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507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20篇
体育   29篇
综合类   6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8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梅赋最早出现在南朝,但直到宋代才发展起来,并形成了自己的基本特色:在内涵上,以梅花、梅子和枝条为表现对象,关注新品种,同时往往借梅以抒发作者的情志;在艺术上,骈赋与骚体赋并重,广泛使用比拟手法,有些作品有一定的故事性。梅赋在宋代的快速发展,既是宋代梅文化高度发展的结果,也是当时咏梅文学繁荣的影响,同时与作者自身的地位和志趣也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2.
中晚唐游仙诗的繁盛与当时文人的心态密切相关。从质疑长生、渴望自由、追求男女情爱三方面,论述在唐朝走下坡路的中晚唐,底层士人进退失据,出于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他们试图在游仙诗中构建一个等级分明而又公平、自由的神仙世界,以此来重建生活的信心。  相似文献   
103.
陈克是北宋末年至南宋年间词人,诗词文俱佳,尤以词作著称,为前人所称道。在陈克现存词作文本分析的基础上,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仕宦经历等角度对陈克婉雅闲丽的词风的三方面特点及其成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4.
颂碑文是碑文中的重要类型。北朝颂碑文从北魏初期开始出现,是汉人碑文与鲜卑刻石记功传统的共同产物。太和以前,颂碑文以散句为主,平实质朴。太和以后,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和夸饰铺陈的手法以及用典、骈偶成为其主要特色。北齐、北周分立之后,又呈现出华丽和质朴生动的区别,而到庾信创作中达到南北文学融合之后的颂碑文高峰。  相似文献   
105.
唐代形成提供丰厚嫁妆的习俗是古代婚姻观念由尚门第向重财婚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唐宋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政府资助的10贯钱可看作是嫁妆的最低消费,稍微富有之家的嫁妆已十分丰厚,公主的嫁妆约为500万贯,县主的嫁妆约为3630贯。厚嫁的社会风气产生了贫女难嫁、婚姻愆期、卖女娶妇等社会问题。社会和国家主要采取亲友和政府出资助嫁两种措施来应对这种习俗。  相似文献   
106.
学界通常认为唐代以降的法律发展是礼法融合的过程,强调礼法的一致性而忽视二者之间存在的矛盾和冲突。集中体现在帝国的晚期:清代礼制高度发展,州县官仪卫制度化、使用日常化。造成的结果是强化了官民差别,促成了官民壁垒,司法面临诸多困境。最终司法模式改变,司法走向腐败、黑暗。其深层次原因既包括清代礼制背离礼的基本精神,和法发生冲突,也包括礼和法本质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7.
在出土资料中发现很多汉代王国职官,如祠祀官,有太祝、祝长、太宰等;畜牧职官,有厩丞、家马丞、中左马等;王国政务官,有都水长丞、正、太仓丞等;王国宫廷事务官,有私长、乐府长丞、太史等。这些出土资料所见而文献所遗的西汉王国职官可以补史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8.
从晚清中华民族为了救亡与生存的不断抗争,到如今迈向伟大复兴之路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先后掀起了数次带有民众启蒙性质的"阅读革命"。北京因其独特的地理、文化、历史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在历次"阅读革命"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了解北京在中国晚清"阅读革命"中所扮演的角色与表现,对于促进当今北京地区的阅读文化发展,提高人们阅读能力,增强居民文化素质,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爱读书勤学习的良好风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9.
在宋代,农业信仰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农业信仰在民间极为盛行。宋代巫觋在民间祭祀、农事占卜等活动中往往担任重要角色,通过种种方式参与到农业生产中。  相似文献   
110.
宋代福建同安苏氏家族出现五世十人登科的盛况,并非偶然现象,这与苏氏家族非常重视提供良好的科考环境和学习方法的科举教育不可分离。文学和天文历法学作为家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苏氏家族重视培养文学创作能力的文学教育。与对科学的热爱所采取的科技教育关系密切。而安邦匡朝、忠君爱民与父母在世尽职赡养、父母过世则尽丧礼的道德教育。对苏氏家族忠、孝家风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宋代同安苏氏家族文化传统的形成,离不开家族教育.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