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0篇
教育   338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文章对清初词人顾贞观提出的“大有力者”倡导词坛的说法提出质疑,认为促成清词中兴的是政治地位中下层的词人,达官贵人出于求稳心态,往往对词创作中雄健直率之气进行淡化或解构。他们的创作有顺应词风更新的一面,也有在创新抗争精神面前显示滞后性和退缩性的一面。“大有力者”只有走进词创作精神的主潮,才能凸显其词坛地位。  相似文献   
132.
钟嗣成是元代后期一位重要作家,他所作《录鬼簿》是有关元代散曲家的重要历史资料,引起了前辈时贤的广泛关注。此外他还创作了丰富的散曲作品,通过梳理、归纳和分析他的散曲作品用韵可知:其散曲押韵方式共5种,有两韵部通押现象,但都是在韵部允许的通韵范围内,基本上符合《中原音韵》所用韵部,用韵比较整齐、精当。  相似文献   
133.
南宋楼钥律赋十四篇,今考知应试之作为《岁星所在国有福赋》,此赋并未犯哲宗之讳。其用韵方面颇有特点,除基本遵守《礼部韵略》规定之外,也在《礼部韵略》未明确规定的多音字的音义对应方面,做到了"不违反《礼部韵略》"。但在职韵偶与锡韵、昔韵、至韵通押这一点上,明显与《礼部韵略》规定相悖,可能是受到了当时实际语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4.
声乐演唱是人类情感最为直接的表现形式,而这种表现形式要从四点来谈,这就是所谓的声、味、情、魂,同时探讨自身的学习对歌唱的表现力、艺术情感的表现力的体会,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135.
徐志摩诗歌的韵律问题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二三十年代新诗发展的状况和以闻一多为首的新月派新格律诗主张的提出 ;《雪花的快乐》、《半夜深巷琵琶》、《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等诗作 ,诗的内在情感起伏与音节的音乐性高度统一 ,代表着徐志摩诗歌的韵律化追求过程中各时期的成就 ;以《再别康桥》、《沙扬娜拉》等诗作为例 ,从诗歌的节奏与押韵两个角度进一步分析徐志摩诗歌的韵律化特色 ;徐志摩诗歌的韵律化追求 ,为我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6.
当今传统诗词创作方兴未艾,出现了持续的“中华诗词热”。但尚有美中不足之处,主要有:在类型方面绝大部分集中在抒情诗和写景状物诗,而少有叙事诗和说理诗;在体制方面仅以律诗、绝句、词为基本样式,远不如古代诗歌体制的丰富:在诗歌的格律方面过于看重一字一句的标准格式,并仍以沿用脱离当今普通话语音的旧诗韵为尚。这些偏向不利于当今诗词创作的进一步繁荣.应予改进。  相似文献   
137.
广告是一种以劝说为主要功能的实用文体,语言具备较高的注意价值和记忆价值,广告撰写者创作时通过运用各种与语音关系密切的修辞手法:头韵、尾韵、押韵和拟声,合理运用声音的韵律,取得广告英语的美音效果,给人以听觉上的美的享受,最终实现广告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8.
论新民谣的主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民间歌谣一直处于蓬勃发展的状态。层出不穷的民间歌谣以现实主义的,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丑恶行径以及由社会体制缺陷带来的种种弊端予以大胆的揭露、鞭挞、集中体现了老百姓对日新月异的时代的强烈感受和革除时弊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139.
明中叶山西汾阳数学家王文素所著《算学宝鉴》中存有大量算学诗歌,用韵十分灵活,基本不遵平水韵。经过系联、分析韵脚字,归纳为14部,同时得到若干特殊韵例。参照现代山西方言,结合其他文献资料,《算学宝鉴》用韵反映了16世纪汾阳方言的若干特点——阳声韵:臻深曾梗通摄通押,宕与曾梗通摄通押,咸山摄合流;阴声韵:之灰通押,支鱼通押;入声韵:塞音韵尾合并,喉塞音-.已经产生。  相似文献   
140.
五四时期是汉语诗韵的新旧转换时期。新诗人在"诗韵价值重估"中提出废旧韵、造新韵的理论主张。初期新诗存在大量无韵诗,但多数新诗仍然有韵,在现代诗韵、用韵位置、换韵方式、平仄互押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五四时期诗韵研究的主要理论成果是:构想诗韵现代模式、探讨诗韵平仄互押、土音入韵历史价值和重造新韵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