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540篇
科学研究   2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88篇
综合类   100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张咏诗韵     
张咏是宋初名臣,以卓著的政绩闻名,文学上也有较大成就,张咏现存诗149首,通过对其诗用韵情况的分析,与《广韵》所代表的中古音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张咏诗歌用韵的一些特点,这对研究宋初的实际语音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2.
针对武汉体育学院网球专选班学生底线正手击球的技术,设计相关的教学实验,将击球节奏方法运用到网球底线正手的教学中.通过实验对比和分析,探讨和揭示击球节奏在网球底线正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旨在完善网球技术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网球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为全面发展体育院校学生身体素质和启动课程改革配套的先期工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3.
动作节奏与意境的演练是优秀武术运动员和一般运动员在演练技能和技术水平上的本质区别,而动作节奏与意境演练水平的提高必须通过坚持不断的进行专项技术练习和理论知识的指导。文章通过对节奏与意境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归纳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研究贡献:对节奏的哲学规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节奏的定义已经从抽象层次到达理论层次;对节奏与其他演练因素如,速度、劲力的交互作用进行了论述;开始注重对武术心理的作用进行的研究;对武术美学对节奏表现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已有研究对陈式太极拳动作节奏的演练进行论述。(2)不足之处:除了武术高水平运动员外的一般水平武术运动员偏重于研究武术理论方面并且大多数理论成果只是游走在武术的浅表部分;对具体的武术动作演练缺乏有效的、具体的指导性;缺乏对专项技术、动作节奏、审美与心理作用间相互作用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64.
音乐是健美操的灵魂。而动作是音乐内涵的具体体现.如何改变学生动作与音乐配合的羞涩、被动、观望和好奇的问题就是让健美操动作与音乐更好地融合。通过熟练的动作,随着激烈动感的节拍而动,随音乐而动,随心而动。让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呼吸都能感受健美操的美与活力。  相似文献   
65.
基于语料库调查,指出现代汉语谓词性成语带宾语、补语和描述性状语的能力十分微弱,而独立充当谓语的能力则比较强。即便极个别谓词性成语能带宾语、补语和描述性状语,也是有条件的,而且语用频率很低。汉语谓词性成语的这种功能特点是由于受到成语内部语法语义结构的制约,以及受到词法-句法韵律互动机制的制约。  相似文献   
66.
在以自由体为主的新诗中,既存在一种以重复、对称为基础的,较有灵活性的韵律(“非格律韵律”),也存在节奏的“非韵律面相”问题,即种种不以重复和同一性为基础的节奏控制方式。本文讨论的是节奏的“边界”,即一个节奏片段绵延的时间长度和范围。节奏边界操控的方式包括句子长度与内部的句法构造、标点、空格、分行、分节等。节奏的边界不仅形塑了一首诗基本的节奏外形,也内含了其吞气吐气的方式,还涉及意象的呈现、情感的波动起伏、诗歌悬念的展开等诗艺的诸多层面,是表现诗人的气质和个性的重要手段,也鲜明地体现出节奏的时间性本质。  相似文献   
67.
扬琴是一种民族弹拨乐器,其演奏技法可谓纷繁复杂、多种多样,而轮音技法是众多演奏技法当中的一种常用且非常具有表现力的高难度技法。在音乐演奏中,扬琴的轮音技法有其独特的艺术审美特征,即线性美、张力美、情韵美。  相似文献   
68.
本文立足于诗性语言决定诗歌外在体式的理论见解,考察了成长期新诗白话用语的三种类型:口语化白话、国语化白话和杂凑式白话,并在此基础上深入论证了以文学研究会诗群为首、采用口语化白话的诗人,坚持自由诗体写作;以新月诗派为首、采用国语化白话的诗人,探求格律诗体写作;以象征诗派为首、采用杂凑式白话的诗人,则在自发地作节奏自由诗体写作。  相似文献   
69.
唐乐府总体上有较明显的格律化倾向,但少量诗作又表现出"以文为诗"的特点,与近体诗声律要求相差很大,多使用散文语法和散文笔法,从而增加了唐乐府风格的多样性和声律的复杂性。唐乐府"相和歌辞"、"新乐府辞"中"以文为诗"之作的出现既是相关诗作不入乐的结果,又是李白、元稹、白居易、僧贯休、僧齐己等作家个人风格的体现,还受到唐代古文运动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近体诗声律对诗歌内容的束缚。  相似文献   
70.
长久以来,人们把文本节奏和语言节奏等同起来,并且把后者作为一个重要的参数对文本进行分析,这是对文本节奏的一种误读.文本节奏和传统意义上被等同于格律的语言节奏不同,它包括通过听觉和视觉直接把握的外部节奏以及通过思维间接把握的内部节奏.文本节奏统摄着文本的形式与神韵,是文本价值的体现.翻译时只有对文本的价值呈现方式有了充分的认识,才能在译文中实现价值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