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1篇
教育   1107篇
科学研究   90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07篇
综合类   115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4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清真寺作为伊斯兰文化的有形载体,从其诞生时就承载了多方面的社会功能,学界也从不同的视角对清真寺的功能进行了探讨。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改革的深入,西北农村民族社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清真寺作为甘青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农村穆斯林活动的中心和凝聚点,在村域视野下,其社会功能的体现与民族地区乡村治理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也应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2.
周伟毅 《科教文汇》2011,(16):12-12,17
用"抗大精神"丰富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包括:用"抗大精神"促使大学生坚定信念、激发斗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等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83.
120年前的甲午海战,是中国人民心中的百年伤痛。又逢甲午,《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以全方位的严肃思考,深邃的世界眼光,剖析了甲午之败的根本原因;以宏伟浩荡的气势,火辣悲壮的抒情,颂扬了为国捐躯英灵的爱国主义胸怀;以富国强兵的理念,以史为镜,鼓舞全国人民捍卫疆土的决心和勇气。集历史事实、严肃政论、浓烈抒情于一体,是当今政论体报告文学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84.
城乡一体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现阶段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处理好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切实保护好城乡生态,特别是具有典型意义的江南水乡,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5.
阿细祭火是云南弥勒彝族支系阿细人的一种重要祭祀活动,它再现了阿细先祖钻木取火的远古场景,是阿细民间传承下来的优秀民族文化。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文化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在民族文化可以资本化理念的推动下,阿细祭火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通过对阿细祭火民俗旅游资源概述、开发与保护的探析等,引发对阿细祭火民俗旅游的思考,以便传承阿细祭火民族文化,打造阿细祭火旅游品牌,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6.
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三峡库区范围内5个区县30多个乡镇及街道的乡镇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分析表明三峡库区乡镇干部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7.
结合相关理论对我国乡村公共治理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了我国乡村公共治理取得的成就及面临的问题,主要问题有:乡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公共物品供给主体单一;农民利益诉求渠道不畅通;乡镇党委、政府与村“两委”关系不规范及基层民主发展缓慢等,并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8.
庆元月山村是古老的文化个体,又是现代的文化个体。对于古老的月山文化要立足于整体保护,加大保护力度,警惕过度旅游开发和建设性破坏;对于现代的月山文化要立足于现代与历史、山里与山外对接,在保护传承中创新发展月山文化。  相似文献   
89.
川东地区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孕育了当地浓郁的村落传统体育文化.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考察法对川东村落民间传统体育文化器物层、制度层、行为层和精神层进行符号学透析.以建国初期、文革时期、改革初期、改革中期为序,对川东村落传统体育文化符号嬗变进行梳理.分析认为,川东村落传统体育文化符号发展困境集中在:传统经济结构断裂、组织功能不健全、劳动力人口的迁徙、现代文化的侵袭等方面.研究一并提出包含村落经济持续增长发展模式、村落传统体育社会组织管理模式、村落传统体育的多元文化生态园模式的救赎机制.  相似文献   
90.
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特殊素养"是指民族地区乡村教师为适应民族地区乡村教育的独特对象、独特文化背景和独特目标实现的特殊性要求所具备的除一般素养外的素养。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特殊素养亦是其从事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所需要的内在禀赋与外在行为的融合。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特殊素养对于促进乡村少年儿童成长及发展、教师专业提升与知识资本养成、乡村教育质量提升及内涵式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为适应民族地区文化多元及教育需求多样等特征,民族地区乡村教师之特殊素养需要树立"本土化"培养立场,具体实践路径包括:构建本土课程体系目标、将本土文化融入课程、丰富本土课程资源、拓展课程本土实践形式、开展本土教育情怀实践体验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