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3篇
教育   1521篇
科学研究   23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70篇
信息传播   32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81.
作为人类认知范畴化的结果,“多义”词汇的各个义项之间存在着某种理据性的联系。根据语义范畴原型理论,范畴的各个成员是从范畴原型(最典型例子)出发,通过家族相似性联系在一起的。本文介绍并运用该理论来解释英语语言中广为存在的“一词多义”现象,以期对多义词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82.
“不V了”是个多义格式,分别表达“谢绝”、“打算”和“变化”的格式义,但它们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句法和语义特点。笔者分析了“不V了”结构的语义差异及“不V了”结构的句法差异,最后总结了“不V了”结构在句子运用中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983.
比较鲁迅与雨果文学创作母题的异同,两位大师的文本话语尽管具有不同的时空差异和各自的民族性特征,但其文本语义都浸透着人类不可或缺的基本精神,即人本精神;而人本精神的核心和本质即是"以人为本"的价值判断和行动准则。正是这种人本精神的血脉流贯在两位文学大师的创作中,熔铸成文本创作的基本主题和核心内涵,至今凸显着不朽的认识价值和文学艺术审美张力。  相似文献   
984.
根据运用语法学、语义学等方面的理论,把语法意义、语义意义、语境意义三方面结合起来,我们认为,在"副 名"结构中,副词修饰的是在进入组合的名词的语境意义,即名词的附属义。  相似文献   
985.
隐喻的构建和理解过程是创造力实施的典范。隐喻的创造本质就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已知的概念中发现新的关系,或者在一个已知的概念中挖掘出人们意想不到的内涵,从而开拓新的认知空间。本文从认知角度分析了隐喻的创造性,并建立了评价隐喻中创造性因素含量的三个原则:语义范畴跨度、独创性和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986.
"很是X"结构能够在句中充当谓语、补语、修饰语等多种句子成分。"很是X"的语义功能是对X的高程度量进行主观肯定和确认,这可以从其对否定、情态、疑问等语法范畴的适应性上得到反映,"很是"可视为一个"程度——语气副词"。  相似文献   
987.
人们使用委婉语回避谈及或礼貌地谈及社会生活中禁忌的话题。通过语言上的模糊,隐喻,类比,借词,语义转移达到委婉的目的,而委婉语的过度使用或长时间使用必然使其本身最终沦为禁忌.由此,又会导致新的或更多的委婉语出现。  相似文献   
988.
应用音频编辑软件作为研究心理语言学的计时工具具有可行性。两个实验利用音频编辑软件探讨了汉语句子理解中语义分析与句法分析的关系 ,结果发现 :( 1)汉语阅读中语义与句法的关系 ,在朗读作业时 ,更符合“句法自主”理论模型。而在默读作业时 ,尚需进一步探讨。 ( 2 )男性理解句子的速度比女性慢 ,原因可能是其句法加工的速度较女性慢而与语义加工无关。 ( 3 )朗读作业下 ,句法分析的历程比语义分析的历程长。  相似文献   
989.
红安方言反复问句可归纳为两种基本类型:“VP-neg?”和“VP-neg-VP?”。根据其否定词的不同或宾语的有无,又可将之分为“VO冇?”“V冇VO?”“V不VO?”“VO不V?”“VO不?”“VP冇(VP)?”“VP不(VP)?”等几个次类,其句法形式、语法意义、语义倾向及其使用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90.
四川中南部地区口语中的程度副词,除了“很”、“非常”外,“少”也是表示程度深的副词。四川话口语中的“少”是表示程度深的绝对程度的副词,不可用于比较;“少”和形容词组合后可以在句子中作谓语、补语或定语,但不能作状语;“少”可以用在一部分助动词或动词短语前,表示程度深;“少”没有否定结构;不能直接作补语;只能用于表示已然的主观意向中;“少”是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程度副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