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98篇
科学研究   21篇
体育   34篇
综合类   2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李玉霞  李红宇 《科技通报》2012,28(2):149-151
Web日志中包含了大量的用户浏览信息,如何有效地从中挖掘出用户浏览模式就尤为重要了。本文在分析现有用户浏览模式挖掘算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Web日志的特点,对关联规则挖掘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了基于滑动窗口的浏览模式挖掘算法TBPM。并在此算法基础上设计了增量更新算法,对实际数据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本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2.
建立典型滑动聚束SAR(合成孔径雷达)斜视成像模型.在考虑不同方位目标回波信号多普勒空变性的情况下,详细分析两步算法方位滤波恢复滑动聚束SAR方位欠采样信号的原理.对结合两步算法和传统CS算法的ECS算法进行了在斜视成像模型下的修正.针对滑动聚束工作模式的特点,讨论其中关键处理参数的选择问题,给出算法的处理流程.最后,用计算机仿真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3.
基于滑模控制的悬臂梁振动控制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介绍了滑模面和控制函数的选取,然后用Matlab/Simulink建立基于滑模控制的仿真模型,通过实时仿真系统dSPACE实现仿真模型与实验硬件装置的连接。采用压电陶瓷传感器采集悬臂梁振动位移,控制器输出经压电陶瓷驱动器对悬臂梁进行振动控制,控制目标是获得短的调节时间,并减小滑模控制常有的抖振.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滑模控制器对悬臂梁的振动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4.
针对现有基坑支护最危险滑动面计算方法中存在的缺点,运用泰勒经验图表法并结合“36度线”法确定了某土钉支护设计中的最危险滑动面,且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进行对比分析,有效克服了理论方法的不足;还对原基坑支护方案进行了优化,为土钉支护工程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25.
基于线性振动理论分析并计算了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联合作用下转子系统理想对中和不对中时的不平衡响应。结果表明,不平衡响应主要发生在临界转速附近,此时不对中量对系统的不平衡响应的影响非常显著,而在工作转速处,不对中量对系统不平衡响应的影响变小。  相似文献   
26.
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对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机的控制方法方面的研究显得越发的重要.根据变速恒频双馈发电机对控制系统要求响应速度快、鲁棒性强的特点,将矢量转换方法与全局滑模控制方法结合,提出了一种全局鲁棒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案.针对双馈异步电机在内部参数变化和外部风机负载转矩扰动共同带来的扰动进行设计,并对比了传统PI控制.仿真证明,该控制方法可以提高双馈电机的动态性能,进一步增强了电机的抗干扰性.  相似文献   
27.
通信、大数据和物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史学理论界提出了全新要求,在传统以人为中心的历史之外,以“物”为中心、以有关“物”的监测数据为材料的数据处理和报告编制过程也要求被纳入史学理论视野;现有的信息史学定义修正后方可回应这种要求。秉持信息史学的理论融合自觉、以跨学科的视野审视传统史学理论与数据处理领域的概念和理论,可以为两个领域带来具有启发意义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28.
在背向滑步推铅球的教学中,将下肢技术作为教学的重点环节,能促使学生在学习背向滑步的过程中形成滑步与最后用力的有效结合,充分发挥人体各部位的有效作用,提高技术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9.
本文对INTERNET上TCP拥塞问题做了比较详细的说明,分析了拥塞的原因及解决拥塞的办法.  相似文献   
30.
Dynamic responses of a multi-storey building without or with a sliding base-isolation device for ground shock induced by an in-tunnel explosion are numerically analyzed. The effect of an adjacent tunnel in between the building and the explosion tunnel, which affects ground shock propagation , is considered in the analysis. Different modeling methods, such as the eight-node equal-parametric finite element and mass-lumped system, are used to establish the coupling model consisting of the two adjacent tunnels, the surrounding soil medium with the Lysmer viscous boundary condition, and the multi-storey building with or without the sliding base-isolation device. In numerical calculations , a continuous friction model,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Coulomb friction model, is adopted to improve the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and reduce the accumulated errors. Some example analyses are subsequently performed to study the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uilding and the sliding base-isolation device to ground shock. The effect of the adjacent tunnel in between the building and the explosion tunnel on the ground shock wave propagation is also investigated. The final conclusions based on the numerical results will provide some guidance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