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1430篇
科学研究   67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53篇
综合类   114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8 毫秒
951.
故乡何事又重来--论《无字》中女性的灵魂裂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洁对中国女性的性爱理想、灵魂裂变探索了 2 0余年。在《无字》中 ,以“故乡何事又重来”为精神线索 ,张洁苦苦追踪了三代女性灵魂裂变的轨迹 ,分别为她们营造了三个精神家园和灵魂栖宿地 :儒家、佛家、道家。但是 ,这个由儒佛道三原色的民族宗教之花环绕的灵魂故地 ,似乎也不能成为女主人公吴为实现爱情理想的殿堂。张洁站在世纪末的门槛上 ,面对在世俗化社会中“无为”理想的凋零 ,吟唱了一曲凄迷的悲歌  相似文献   
952.
刘家科的散文有一种平淡自然的文风。但是在平淡自然中却蕴涵着一种震撼心灵的穿透力。在酸辣味的乡俗中蕴涵着文化传统的积淀,平凡小人物身上闪烁着民族精神的光芒,朴实无华的乡村土地上蕴籍着生命的哲思。他的散文,虽然写的是小人物、村里事,乡间的风俗,却关乎着人的生死存亡,具有大境界、大韵味,给予读者的不仅是审美的愉悦,更多的是心灵的震撼。  相似文献   
953.
近年来,我们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人的"精神资源"开发力度不够,带来一系列问题,应及早采取对策。  相似文献   
954.
标志设计中民族民间元素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民间文化向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朵瑰丽的奇葩 ,将之与现代标志设计成功嫁接已有成功范例 ,不失为又一条通向标志设计堂奥的“捷径”。本文试就民族民间元素如何成功运用于标志设计作粗浅剖析  相似文献   
955.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战略目标,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环境道德教育对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社会的和谐具有精神支撑的作用。具体表现在:环境道德教育是人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是实现从工业文明范式的价值观向生态文明范式的价值观转换的关键。  相似文献   
956.
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校园文化的熏陶。校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教育具有目的深层性、方式渗透性并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自我教育等特征。  相似文献   
957.
对我国当代城雕创作中不可讳言的庸愚变形、畸形抽象和美丑移易等现象的国内外背景与成因进行了初探式的揭橥.进而提示作者与受众,当今城雕理念存在着危险的混乱.一些持论者偏激地强调无限度地尊重不同的选择,极力张扬绝对的民主、共存、并列、无主体的开放和取消核心的多元.这实质上是在湮没、取消和抹杀现代城雕的人文精神和教育功能这一主导内涵,从而毁损城市公众的人生环境和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958.
《尤利西斯》的内聚焦叙述,以三个主要人物为聚焦人物,通过人物的双眼和意识感知故事世界。三个聚焦人物通过青年艺术家斯蒂芬展现出现代社会精神世界的迷茫;通过猥琐的布卢姆展现出现代社会的庸俗;莫莉的内心独白透过一个淫荡的女性视角淋漓尽致地展现出现代社会的道德伦理的堕落与瘫痪。内聚焦叙述以三位不同人物的视角从多角度深刻揭示出西方现代的精神荒原对人们思想情感产生的异化。  相似文献   
959.
马克思所言"资本主义与某些精神生产部门相敌对",并非仅仅指谓古希腊史诗消亡的单个事件,而是一个触及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的深刻命题.该命题指涉包括资本主义生产与诗歌艺术相敌对,与"按照美的规律建造"的劳动艺术相敌对,与非赢利的社会伦理精神相敌对;该命题所指涉问题的现代性和当代性,在马克斯*韦伯、丹尼尔*贝尔这两位非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相关论说中可得印证.马克思把资本主义视为历史进步的一个必然阶段,而同时针砭这一进步的负面性,表现出对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相平衡进步的期盼与追求.  相似文献   
960.
本文将“象征主义”这个术语的内涵和效用揭示出来 ,帮助我们深化理解李金发这位诗人及其作品。晦涩、零乱、难懂 ,是诗人有意为之的 ,为的是使可见的世界不再是一个现实 ,而不可见的世界不再是一个梦境。诗人挖掘种种语言资源 ,运用异常复杂的方式 ,创造出一种新的、迄今未有的现实———纯粹的理念。惟这个是真实 ,因为“这个”才是永恒的、无限的。这种对美和真、幻想和现实悖论的成功尝试 ,是在呼唤现代人的情感和心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